摘 要:为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入联系,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相继推出了保险实验室,培养了大批的保险新型人才,开创了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这也顺应了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趋势。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论证互联网保险实验室的前景。
关键词:互联网保险实验室;可行性
一、市场机会分析
1.保险业发展现状
(1)保费总量持续增长,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相对低
根据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在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保费收入仅为4.6亿元,发展至今,我国保费收入十分庞大。2013年全国保费收入17222.24亿元,同比增长11.2%;2014全国保费收入突破2万亿大关,达到20234.81亿元,同比增长17.49%;2015年全国保费收入24282.52亿元,同比增长20.00%;2016年全国保费收入30959.10亿元,同比增长27.50%。数据显示我国保费收入呈现着上涨的趋势,但是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相对较低,以2016年为例,全国保险深度:4.16%,较上年增加0.64个百分点;全国保险密度:2258元,较上年增加487元。但是我国与全球差距仍较大,sigma 数据显示,全球保险深度为6.2%,其他发达国家则远高于这数据,保险密度亦是如此。
(2)保险规模在壮大,市场发展不平衡
2016年上半年保险从业人员已有354万人,全国专业代理公司1812家,经纪公司420家,公估公司319家。从数据来看,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不错,无论是从业人数,还是公司数量都比较大。从我国保险市场公司现状来看,太平洋保险、人民保险、平安保险以及人寿保险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据了我国保险市场96% 的份额,使得我国保险市场处于寡头垄断的现象。
(3)保险业投资收益得到提高,投资渠道更加丰富
如今我国保险业的资金投放从低回报率的银行国债,逐渐转向了资本市场的同业拆借、股票、债券等各种金融投资品种,增加了客户的投资渠道。并且人民银行已经允许保险业参与同业拆借市场,同意保险业进行证券业务的买卖,同原来相比保险的收益水平得以提高。
2.我国保险经纪公司发展状况
现代保险经纪制度起源于英国,距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目前在国际保险市场上,保险经纪已成为一种成熟的保险营销模式。我国保险经纪公司建立较晚,但是发展比较快,这其中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国保险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保险中介市场,优化保险中介市场格局,提高中介机构服务消费者的能力。作为保险中介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经纪是保险市场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必然产物。
2000年,我国第一家保险经纪公司——江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成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保险经纪行业从无到有,不管是机构数量、实现的保费收入,还是自身业务收入都有了大幅增长。据保监会统计,2014年中国保险经纪机构实现保费收入504.5亿元,占2014年全国总保费收入的2.5%。整体看来这个规模偏小,但是2005-2016年,保险经纪机构保费收入占全国保费收入的比例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
互联网的推动对保险经纪公司有很大的影响。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的出现,直接与保险经纪公司的部分业务构成竞争,因为第三平台将市场中众多保险公司产品展示在一个平台上,专门为消费者提供在线咨询、产品比较分析,帮助完成购买、协调、理赔等服务。互联网公司通过“互联网+”保险而成立互联网保险公司模式进入保险行业,成为保险经纪公司的新的竞争对手。但同时通过“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普及知识,扩大保险的影响力,改变消费者对保险的态度,对保险经纪公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可能产生新的业态、新的风险、为保险经纪公司带来业务拓展的机遇。
保险经纪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也是一个朝阳产业。虽然目前比较弱小,但保险经纪业的发展和壮大是中国保险业与世界接轨的必然趋势,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二、互联网保险实验室可行性分析
1.立足于互联网时代的客户需求
互联网诞生至今,几十年的时间却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交往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现在越来越习惯于网上交易。基于生活习惯的改变,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互联网保险实验室”应运而生,以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将众多保险公司产品展示在一个平台,专门为消费者提供在线保险咨询、产品比较分析、帮助完成购买协调理赔事宜等服务。2015年初正式上线我国首个保险第三方平台——蜗牛保险,该平台主打的业务室人寿保险和健康保险产品方面的查询与评价服务。拥有独家开发的智能化计算公式,能够测算出每一款保险产品在市面上所有同类产品中的排行顺序,为消费者提供清晰而精准的投保指引,满足客户的需求。
2.理论联系实践,培育新型保险人才
目前,保险业迎来了春天,但是保险人才却是紧缺的。各高校设立保险专业比较少,我校设立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最早建立于1992年,时间相对比较早。我校作为一个设立保险专业的院校,为了更多培育出保险人才,通过建立“互联网保险实验室”来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一方面改善了目前教育体制的只注重理论,缺乏实践的缺陷;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就业。此外在“互联网保险实验室”的学习或者去合作的保险公司培训,相当于实习,对以后就业有一定的帮助。建立“互联网保险实验室”,为学校师生了解保险提供一个咨询平台,加深对保险的理解,也可以对于他们的需求提供较精准的保险计划,对于他们的财产进行有效管理。
3.利用保险避税特性,优化资产管理
我校作为财经类院校,对于自有的资产管理有一定的方法,但是普遍的师生都是采取股票、债券、基金等方式来对资产进行保值增值。保险作为资产管理的一种方式却被忽略,其实保险相对于其他的方式有个自身独特的特点——避税。因此,这不失为好的选择。“互联网保险实验室”将对师生的资产状况,提供有效的保险计划,对资产进行管理。其次,与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合作,为保险专业的学生提供培训,使之对“学平险”有了一定的掌握,为全校学生提供线上线下的答疑。
三、互联网保险实验室市场前景
首先,从外部因素来看。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保险市场未来增长的基础,互联网保险实验室,也必然在保险业巨大的增长空间中取得快速发展;国民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及对风险保障需求层次的逐步提高,必然会扩大对保险的需求;保险市场产销分离、专业化发展的方向,也会带来保险公司经营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为互联网保险实验室的价值发挥提供空间;法律法规政策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为互联网保险实验室的快速、规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高校作为一个高素质聚集的地方,外加我校是经济类专业为主的学校,也开设了保险方面的课程,对于保险意识会更加强。这使得互联网保险实验室有着独特的优势。
其次,从保险经纪的作用和价值来看。互联网保险实验室作为保险经纪人,其专业性有利于解决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保险经纪人可加强对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另一方面由于保险经纪人对被保险人及其所处行业的风险更为了解,也有利于降低保险公司的承保风险;保险经纪人也有利于降低保险市场的交易成本。
四、总结
互联网保险实验室作为高校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产物,他有着丰富的专业人才,优惠的国家条件等优势。因此,其有着推行的可行性。
作者简介
陈芳益(1996-),女,河南信阳人,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保险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