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语文教学“六招”

小学语文教学“六招”

作 者:甘红梅 (江西省上饶市第十八小学 334000)

  语文是什么?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思维下的字、词、句、章的学习。新课程理念的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还应注重儿童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儿童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以,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个性 发挥特长
  小学语文教学首先要以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性为本,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注重综合性、个性化教育,克服应试教育的缺陷;加强学生个性与外界沟通,重视立体化层次感,强调实践与创新。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应给不同的人展示平台、发挥特长,使所有学生都能做到取长补短。有的学生总体语文成绩不怎样,但是有敏锐的观察力,并能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描述得很到位,或者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善于发现语句中的用词错误,这时就不应该将学生定位为“差生”、“没有潜力”,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正确的引导,让他在发挥特长的同时弥补自己的不足,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二、利用资源,正确引导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根据课程标准,利用好教科书,还要用好教学挂图工具书、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正视网络教学。许多老师认为,只有教科书才是学生应该利用的学习工具。有的老师甚至大加指责那些课余时间看《读者》的学生,认为这是“不该看的杂志”,是“浪费时间”,并明令禁止学生带这样的书籍进教室。而对于网络,教师们更是视之为洪水猛兽。其实如果学生只是埋头于课本,整天面对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是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的,而如果学校能同时配备一些其他的教学工具和网络资源,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教学工具,不仅能让学生耳目一新,教师也会感受到利用教科书教学以外的快乐。
  三、走向综合化
  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再局限于以往的字词、句、章的学习,必须建立大语文观,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语文学习无处不在,小到平时的说话交流,大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研究,都离不开语文;即使是在小学生看起来似乎与语文关系不大的数学,它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也有它自己的语言特色。比如:符号、图形、公式、公理定理,它都可以看作是语文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小学数学应用题,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老师就会强调“多读题”,这也是语文学习的体现,只有在理解了题意的前提下才能正确地解题。
  四、走向大自然 ,走向生活和社会
  小学语文教学还必须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传统的教学中走出,打破过去的课堂教学观,传统教学忽视儿童的学习和心理规律,忽视知识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联系,因此,我们必须走出这样的教学误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汉语言是“意合”的,“具象”的,习惯于以象传意。叶老早就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句。可见,对汉语文的感悟最要紧的便是“披文入境”,进而便是“明象体情”。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顺利地“入境”、“明象”、“体情”、“会意”呢?关键是要联系学生的实践,切入学生的精神领域,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验作者的生活经历。《相似论》作者张光鉴教授指出:“人对环境的熟悉和对问题求解的过程,就是一个让熟悉对像与以前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信息组块(相似块)之间进行的一系列相似运动、相似联系、相似组合、相似创造的自动匹配过程。”因此,人只对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信息组块相似的信息感兴趣。
所以,要想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课文情境,就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似信息模块,来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准备和敲击妙语火光的“打火石”。比如布置给学生一篇题为“有意义的一天”的作文,与其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搜肠刮肚咬破笔杆的去苦思冥想,不如让学生利用周末自己去探索去尝试,然后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想,学生会觉得很有意义并欣然尝试,写出的作文也不至于空洞干瘪。
  五、教师引领,学生主动
  学习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我们应从时空上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提供条件,通过个别学习、同桌学习、小组学习、全班讨论和情景表演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表演舞台,教给学生主动学习“工具”,即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学习方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积极的探究精神,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独立研究、批注。
  激活学生的感悟,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圈点。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时,动手圈圈点点,在重点词语下圈圈画画。
  2.划线。鼓励学生对课文重点句、难句、所感句子等关键性的文句划线体会。
  3.批注。让学生在预习中,在初读感知,细读领悟,读后迁移中,对课文的内容、文章的形式等注上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下转第21页)
      (上接第22页)  
4.摘录。摘录词语句子是很有好处的,有了丰富的词汇和句子的积累,无疑有助于口头和书面的顺畅表达,有利于激活学生感悟。
  5.练笔。以课文为“例子”,设计一些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或转述。
  六、独立思考、协作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还必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协作探究的能力,二者并不矛盾。遇到问题时首先要独立思考,这样就不会产生对别人的依赖性,同时经过自己思考出的答案也会记忆得更持久;协作探究应该在自己独立思考失败的情况下进行,小学生的思维大都很活跃并且各异,在自己思考到一定深度的基础上再与别人讨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两种学习方法必须紧密结合并渗透到学生平时的语文学习当中,二者缺一不可。独立思考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人的大脑也像机器一样需要经常运转才会灵活,而独立思考就是大脑运作的原动力;协作探究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学习方法,它甚至被运用到学术研究当中,人类的文明就是通过人类智慧的不断碰撞而产生的。古人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相互诱发对言语的感悟,可以进一步感悟课文的一情一景,一人一物。独立思考可以把它当成吃饭穿衣的习惯来养成。协作探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第一、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教师不是圣人,也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完善自我的。这时教师就要扮演学习者的角色,同学生一起探讨,这时教师的社会阅历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形成一种互补,从而使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
  第二、学生独立参与。教师作为一个成人,在思维方式上容易形成定势思维,脑子里总有一个“唯一”的“正确答案”,并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有一位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日’字添一笔是什么字?”,同学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说“旧”字的,有说“旦”字的,有说“目”字的,有说“申”字的,这时老师的脸上显出惊异的表情,之前他只想到了“旦”字,他没有想到学生可以想出这么多“正确答案”,并且有的比他想的有难度。如果老师一开始就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是“旦”字,估计就会局限很多人的思维,也就得不出这么多精彩又正确率百分百的答案吧!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与时俱进,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好的教师,也才能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