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快乐教学和谐发展的体育课教学模式研究

快乐教学和谐发展的体育课教学模式研究

作 者:邱伟民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实验小学 362600)

摘   要:我国体育课堂在长久以来都过于严肃和认真,忽略了体育活动应有的活跃,也不注重为学生营造快乐和谐的体育课堂气氛,导致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并不佳。因此,体育教师要创新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营造快乐和谐发展的教学氛围。体育课程氛围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情绪和情感等心理特征的综合性体现,教师可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及其个性,让学生在快乐和谐氛围中更好地学习体育课程内容,并合理掌握各种体育运动技术,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快乐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投入应有的情感,还能让自身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产生有效的师生互动,可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氛围;快乐和谐;体育课堂;体育运动;教学模式

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失去了应有的活跃,学生也容易丧失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既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和身体素质能力,也不利于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学习意识。而新时期在教学领域开始不断推广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的教学观念,旨在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然后主动投入学习过程中,实现快乐学习,进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为学生构建和谐的体育教学环境也是当前时代发展的一个新要求,体现着体育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要求体育教师能够注重师生互动,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快乐学习,满足其体育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其终身体育意识。
一、体育课程中的快乐教学与和谐发展
体育新课程改革是当前针对体育教学的全面教育革新,其提出的全新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利于拓宽体育课堂,促使教师在体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等方面都产生深刻的变化,致力于营造快乐和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创造性,让体育教学向着人文化与人本化的方向去发展,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和谐互动、开拓创新与全面发展的融合统一[1]。因此,在教学领域推行快乐教学模式,注重和谐发展,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课程教学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首先,在快乐教学方面,即是以“乐学”理念为指导而采取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对于体育教学而言,体育课堂是传授学生强身健魄知识、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和培养其体育素质的重要阵地。而在快乐教学模式下,能够让学生将体育知识技能学习、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等进行有效结合。这一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对于促进新课改下的教学发展会产生非常大的积极影响,可解决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厌学问题。快乐教育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兴趣与快乐是互相交替与补充的关系,可有效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而快乐体育却更突显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去自我提升。
其次,在和谐发展方面,主要是为学生创造和睦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生理与心理上都处于放松的状态。要求教师积极开展师生互动,通过情感沟通与教学互动,关怀学生的成长,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既追求运动技能上的规范和提高,也注重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这也是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一个根本目的。
二、快乐教学和谐发展下体育教学的作用
在快乐教学和谐发展的教学模式下的体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
在快乐教学和谐发展教学模式之下,对学生健康成长带来的积极影响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第一,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步发展。在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占据被动的地位,即便是体育课程具有活动性的特点,也并没有让学生快乐地投入其中,因此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并不高。如今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倡导快乐体育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原则之下,采取有效策略去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可以自主地参与到体育项目教学活动中,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体魄,增强其运动技能,又可以培养其体育素质,促使其身心健康同步协调发展。第二,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个体之间,其身高、体重以及运动基础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别,在统一标准的教学和考核过程中,相对较差的学生在学习时会更辛苦,也就很难与“快乐”二字沾边,长此以往,差距会越拉越大,甚至会导致学生滋生厌学情绪,一旦到了体育教学时间,学生的积极性大幅度下降,自信心也处于荡然无存的状态。而快乐体育教学能够站在尊重学生差异化角度,以合适的教学目标,去帮助学生增强对体育学习的自信心,一同投入到快乐体育学习过程中。第三,可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快乐教学与和谐发展理念下的体育教学中,互动性比较强,因此突显出队伍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因此,这一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凝聚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发扬团结协作精神,获得成功的体育体验。第四,可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要求体育教师能够抓住快乐体育教学的精髓,在课堂教学中突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宗旨,并充分挖掘体育知识技能中隐含的快乐因素,并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技能,让学生在趣味性和娱乐性的学习活动中汲取知识、内化知识,提高自身的体育技能,丰富自身的体育素质涵养,促使其在体育上获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利于增强其终身体育意识。
(二)利于有效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多维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求教师能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以往的教学相比,这一教学理念发展呈现出质的飞跃。以往教师通常是注重为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并教导其掌握知识技能,但是在新课标下,学生的知情意行受到极大的重视,要求教师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扩展终身学习的必备知识,并提高其体育技能,实现体育教学的多维目标[3]。在“快乐教学、和谐发展”体育教学模式下,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师生互动和谐发展的过程,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要求教师激发其潜能,并引导学生将其有效发挥出来。特别是构建新知过程时,教师要侧重于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景,促使其自主投入到思考、探索、解决的合作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交流情感,锻炼体育方法技能,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和谐互动,完成新课标对体育教学过程提出的多目标育人教学任务。
三、快乐教学和谐发展下体育课堂的教学策略
在这一“快乐教学、和谐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下展开体育课堂教学,主要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创设有效体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近些年来,和谐互动式的娱乐节目逐渐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其主要是通过主持人的有效引导,营造快乐和谐互动的氛围,激起观众浓浓的兴趣。而在体育课堂教学推广应用“快乐教学、和谐发展”这一体育教学模式也可以发挥同样的效果,让沉闷的体育课堂气氛转变成为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一门课程最强的内在驱动力,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潜在的兴趣[4]。学生一般要面临文化课的学习压力,若是在体育课程中采用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其呆板机械的课堂运作机制将会降低课堂教学效果,甚至让学生缺乏活力,失去对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践行“快乐教学、和谐发展”体育教学模式,创设出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展开和谐的互动教学,增强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分腿腾跃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和谐互动式教学来展开,即在田径场跳高场地,借助录音机、脚踏板、垫子、呼啦圈、栏架等等器材,创设有效的体育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快乐的体育练习过程中。分腿腾跃在身体锻炼方面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能够促进学生的身体全面发展,尤其是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下肢与肩带肌肉力量,并帮助其增强弹跳能力、跨越障碍技能、轻巧落地技能等等,促进学生在灵敏性和协调性等方面身体素质的良好发展。因此,教师需在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中帮助学生克服胆怯或畏难等情绪,增强其自信心,使其学习支撑跳跃的动作方法,提高其体质对外界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体育练习,切实地去感受体育力量,培养其勇敢顽强的良好品质。
(二)构建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中,一般会注重肢体参与,但是同时也会有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参与,是思维与锻炼有效结合的体现。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偏向于开展体育技能锻炼教学,却忽略了学生思维的激活与调动,导致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流于表面[5]。但是实际上,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求增强学生的体质,还需要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其可以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在任何一项体育运动技术的学习中,学生都会在大脑这一指挥枢纽的作用下,帮助自身形成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而对这一技能的掌握程度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学习时间、学习兴趣、练习次数、运动表象以及个人思维等等。体育课堂应该要注重求思、求变以及求新,而前提是要锻炼学生的质疑能力、探疑能力以及解疑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引导学生去质疑、探索和解决疑问,在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快乐的体育学习。比如在障碍跑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若是你们要在乡村各种小道上进行长跑,你们认为会遇到什么障碍?”这种问题实际上体现了贴近生活的特点,利于更好地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去思考,甚至会去探索自己没有遇到过和克服过的障碍。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再设置多种多样的障碍,让学生去思考如何采用合适的方法去通过障碍。花式多样的障碍跑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去思考通过障碍的方式。同时障碍跑也利于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增强其耐力品质,是思维与锻炼融合的体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灵活地选择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1.结合学生不同层次需要选择教学内容
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开发体育课程资源,还需要在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来选择教学内容。学生个体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其体育需求也不同。第一,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中存在一些实用性不高的体育项目,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摒弃这部分体育项目,转而选择可以促进学生践行终身体育的教学内容。比如滑步推铅球的实用性就比较低,学生在课堂以外的场地很难实现这一体育运动的常态化[6]。教师可以选择健身跑或者快速反应跑等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其可以做到体育运动的常态化。第二,在身体素质体育项目偏好方面,男生和女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男生偏向短距离短跳或者纵跳摸高,具有张扬个性的特点,注重爆发力和弹跳力的动作训练。而女生则偏向于压腿或者背桥等等体育动作练习,具有提高身体柔韧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不同需求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安排。
2.从不同角度灵活切入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突显出灵活多样化的特点,才能符合学生好奇、好动以及求新等心理特点,提高教学效果[7]。因此,在体育教学内容方面,要求教师能够从不同角度灵活切入不同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其体育活动的体验。比如在立定跳远这一教学中,教师可先组织学生练习蛙跳,并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技巧。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双脚跳河沟的体育比赛,既可以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打下基础,还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体育课堂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活跃课堂气氛。
3.通过体育游戏来优化教学内容
在快乐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下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一些技术性要求比较高的运动项目,教师可引入体育游戏来优化其教学内容[8]。比如在投掷运动项目中,很容易出现滑手的问题,阻碍着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可引入“10米碰球”的体育游戏,即是让学生将手中的实心球去碰触相距一定距离的处于静止状态且呈一字型排列的五个实心球。教师可组织小组比赛,让每组学生做游戏,在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作用下,连中实心球数量最多的即为胜者。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为学生做规范的个人动作展示。在这个体育游戏过程中,为体育课堂教学融入了趣味元素,让学生能够在体验运动项目时感受到快乐,并积极地投入其中,利于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快乐体育理念下构建和谐互动的体育课堂,能够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浓厚兴趣,并激活学生的探究心理,锻炼其思维能力,促使其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融入到体育情境中,进而获得情趣体验的感悟,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参与各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实现体育教学的多维目标。因此,要求体育教师能够适应新课改对体育课程提出的新要求,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快乐体育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军.燃激情之火,享体育之乐[J].文理导航(下旬),2018(03):53.
[2]蒋海浪.基于快乐课堂下的体育素养提升研究[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0):33.
[3]张俭.开展“快乐体育”教学,引领学生健康成长[J].新课程(小学),2014(06):126.
[4]顾延平.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提高体育教学效率[J].青海教育,2013(Z1):55.
[5]徐永成,毛尔忠.让学生在快乐的体育活动中健康成长[J].教育:文摘版,2016(2):00302-00302.
[6]孙加利.基于快乐体育教学需求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2):98-98.
[7]倪玉彦.革新教学模式,共享体育乐趣[J].文理导航,2017(27):77-77.
[8]刘志清.“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 2(19):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