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但是目前,我们的学生大多埋头于题海,倘若还有时间就会沉溺于电视、网络等,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不高,家长分配给孩子的课外阅读时间也不多,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也不严,导致学生“读书无万卷,下笔没有神”,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 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学家培根在《谈读书》里说: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因此,作为学校应当完善图书室、杂志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宣传栏等,学校要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利用学校的资源,在学生中坚持开展有效地课外阅读课。为使学生读有时间,学校要为每个班级每周开设了一节阅读课;为使学生读有计划,教师应当给学生列出了阅读推荐书目录,并鼓励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及读后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真正使学生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 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们经常看到,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写不出作文,或没有材料可写,或句子的组织不够流畅,或词语的使用不够准确,究其原因是没有丰富的素材、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诗言简意赅地向我们道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材料丰富、词语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写出好文章,笔下就会生花。比如小孩子就可以让他读《狼和羊》的故事,书中告诉孩子做人要诚实,不能撒谎,看完之后,这些孩子有一段时间就会很老实,说话都小心翼翼的,害怕说错话有大灰狼来把人吃掉。中学时,就可以让学生读一些名著,例如《爱的教育》、《西游记》、《红楼梦》、《绿山墙的安妮》、《海底两万里》、《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如《汤姆·索亚历险记》文中的主人公汤姆是一个善良、淘气、机智勇敢的一个男孩。他的童年里,有许多小伙伴,他把自己的童年编织的像梦一般,学生读到这里就会身临其境,好像自己就是其中一员,跟汤姆一起探险,挖宝藏,一起在杰克逊岛上生活,一起为他和蓓姬担心。总之阅读文学书,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它可以丰富人的感情,提高人的身心素质,是增长写作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总之,读书是在吮吸营养液,学习是在和智慧聊天,读书和学习可以提高人们的记忆力和领悟力,读书学习的益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