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学的整个过程是融会形象和富有韵律形式所表达的艺术内涵美的过程,要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知识,得到感悟,进入美的境界,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审美心理素质的培养。从书法审美角度来看,学生在进行审美时所产生出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过程,即:感知、想像、情感和理解,这些活动经过复杂的相互补充印证和作用,得到一种独特的体验,这一过程可通过观察、品味、感悟三个阶段来实现。
书法教学中的观察阶段,又叫感知阶段,是学生整个心理机制进入一种特殊的书法审美注意状态,伴随着这种注意状态,学生通过情感上某种期望,对书法作品的感情存在作整体直观的把握,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细心比较,找出特点,再反复练习,方可熟练地掌握。观察可以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进行,也可以按部分——整体——部分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对书法的认知能力会逐步加强。
一篇优秀的书法作品,它的点画、结体、章法的匠心和功力、流派、风格与师承都是透过作品去感受书法家的气质、情绪、审美追求及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的,在学生感知还没有实现“知觉成形”时,教师且不可支离破碎地分析指导,在审美感知阶段,教师只有让学生的整个身心拥抱审美对象时,所有的感觉才能共同发挥作用,才会使作品神足形美,形神兼备,使学生从内心世界去创造美的佳境。
书法感知过程的产生,自然地唤起学生对作品的审美的情感,因此,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品味”书法作品,帮助他们从笔法、布白、神采诸方面去进行分析、观察、理解,让他们通过对作品的理念、形象、韵味等基本点的审美意象的有关法度,去把握作品的造型和意味,使之步入从书体、书法、书意所创造的点线美、结构美、风格美、章法美的世界。
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欣赏美,品味美,这样既形象直观,又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被誉为“魏碑第一”的张猛龙碑时,我就搜集《张猛龙碑》上的字让学生观察欣赏,初步了解其字形以纵取势,气势魏然雄伟,结体中宫紧密,四周笔画舒展,用笔方圆兼备,以方为主。学生也感受到了《张猛龙碑》字体独有的美。学习颜体时,我就在网上搜集颜真卿的真迹和一些书法爱好者临摹的颜体书法作品给学生欣赏。在欣赏的同时,向学生介绍颜体丰润圆浑、厚重遒劲、雄伟宏放的特色,让学生认真观察,细细品味。
通过作品的间架结构、谋篇布白、笔墨情趣、文章内容等美感形成诸要素的集合,使作品内容在整个品味过程中引人入胜,成为学生进入审美状态的巨大推动力。
学生“品”出了书法美的滋味后,审美活动就进入了感悟阶段,感悟是品味的凝聚、升华。在感悟的时候,受到书法作品形象的指引,学生要从情感体验的状态中超越出来,对书法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想像,于是教师要根据书法作品对学生所产生的美感进行必要的点拨,使他们在美的享受中自我进行理性的思想升华。书法博士解小青曾说:书法名曰法,实则强调书德。其实写字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是相通的。如果把书法生活化,会得到很多快乐的体验。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心端字正,字美心更美的内在品质,不断激发他们的灵感和智慧,大量的美的感受还会使他们产生向往美、追求美的心理倾向和表达歌颂美的愿望。
在书法教学中,从笔画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从用笔的训练中体会“锋不偏、芒不露、形不滑、姿不媚”有书写之理和做人之道。写字要讲究点画、笔法,要规范,同样,做人也要守法,切勿越规。字的结构好像人的脸面,美丑妍媸,一望便知。构字重在和谐,每写一个字,就好像我们去做一件事,去面对一些人,那么进退问题,分寸尺度,自然容易理解和把握。我曾教育学生在与同学相处时,也要像书法中处理左右结构一样,要特别注意避让和穿插。要互相体谅,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像书法中的左右结构那样做到团结友爱。这是书法创作的真正目的,也是审美者的归结所在。
因此,教师还重视引导学生联系书法作品的技法原理,用自己的书体风格来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使他们得到美熏陶、美的感悟,从而去进行美的创造。
作者简介
王学东,号中鼎山人,1981年8月生,湖北省中师书法教学研究会会员,谷城县书法协会会员,书法作品多次在省、市、县参展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