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作 者:马静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四中学 075000)

       阅读是人类社会认知世界的最基本方法。阅读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养阅读能力,掌握阅读策略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已成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尽管到目前为止,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特性、价值的认识尚未形成共识,但是课堂实践中研究性学习的操作方式正在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课堂问题情境中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培养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关键还在于教师课堂教学观的变化。从课程目标来看,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应关注学生阅读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更应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并由此引发学习方式的变革。课堂上,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在学习时,他们应该乐于研究、善于合作与交流,不断在体验中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发展研究性学习,它将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带来深刻的变化。教师要善于在课程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引发认知上的冲突,让他们在冲突中提高认识;善于组织和协调好课堂上学生的提问;要引导学生善于判断同学提问的优劣。
  1.在质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必须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这恰恰是我们的学生所缺乏的。在语文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学生在读了一、两遍课文之后自以为懂了,就不肯细读钻研,自然也就无法提出高层次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为学生引导解决问题的方向,让学生感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沉浸入文本,开动脑筋,提出有思维容量的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疑问是一切探索的起点。教学艺术的本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巧妙地唤醒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循环中体验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愉悦,就能获得更广的发展空间。
  1. 开放性问题的讨论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学的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出高质量的、具有开放性特征的思考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研究。开放性思考题是不确立标准答案的研究性学习,因此更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更能培养审美能力,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实践中,问题的解答主要采用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的形式。我觉得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在发言中形成争论,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提醒教师注意课堂教学的民主性:语文阅读中不少问题的理解可以是一个有歧义的、模糊的范畴,学习的过程不是单一的求同过程,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小组学习的形式是发展学生研究性阅读能力的好方式。
  2.常模与变式的运用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部分学生缺乏阅读模式的构建,缺乏阅读策略的掌握。以至到高中毕业,不可谓读得不多,然而一旦脱离教师的指导,又束手无策了。语文教学研究要有所突破,还须有常模与变式的理念,语文学习多层面的特点决定了常模与变式的存在意义。常模与变式可以运用于教学的许多方面,我们在这里探讨的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点:依据文体的研究,构建阅读教学中常模与变式的理念。语文阅读教学是以文章为主要载体,因此,通过文章范例的研究,可带动同类文体篇章的学习。我所在的教研组经过教学实践和思考,摸索着文体阅读的常模与变式,希望以此收到“透过一滴水来看世界”的效果。
  二、课题开展中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
  1.单元专题活动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单元专题教学的突出优点是系统性、科学性,每一个单元专题是一个整体,同一单元的文章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教材在重视基础性和实践性的同时,加强了选择性、综合性和对学生研究精神的引发。其基本特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性的感悟、体验和理解。与单篇教学不同的是,它用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对相同的或不同的文体、篇目进行比较,从中获得知识,锻炼思维,这势必要求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以单元专题进行学习,学生还要通过各种渠道去搜集有关这个专题的方方面面,无形中拓宽了人文视野和知识面,培养了实践能力和研究精神。它的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最终学会读书。试验本单元专题的这些特征,也为我们利用课题研究培养学生(下转第20页)(上接第19页)研究性学习能力提供了平台。
  2.语文阅览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介于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之间的语文阅览课,也是研究性学习开展的重要阵地。很多学校在各年级开设语文阅览课,学校设立了专门的语文阅览室,并每年有专项拨款添设图书,在管理上,由语文老师负责指导,图书馆老师协同管理,积极探索阅览课教学模式。然而,很多学校由于阅览的无序始终在影响着这一课程的发展,常常是老师缺乏指导,学生随意翻阅,更谈不上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精神的开发。所以,近几年来,我们更多考虑的是使阅览课向“有序化、专题化”方向的发展。我们在教研组范围内开展以“阅览课的专题化”为主题的讨论,并开设研讨课,对阅览课中教师及学生的行为予以回顾、评价和反思;在备课组及教研组研讨的基础上,逐步提出适合各校情况的阅览课序列化实施方案。
  对高中学生而言,课题研究是在阅读兴趣的调动下自主地正确选题,在自身阅读习惯的影响下借助相关的阅读方法开展研究,把原来零碎、浅层次的知识系统化、深刻化。课题的开展以自我监控、自我调节为主要手段,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优化了阅读实践的体验过程,也有利于掌握阅读过程的思维模式,从而树立起语文学习的研究性态度。

  作者简介
  马静,女,1982年7月,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四中学,
  研究方向:高中语文
  学历:大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