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生活化或者生活化教学其实都是为了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都是为了让教学的本质回归生活,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得有所用,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真正从教学的本质出发解读教学的方法。本文笔者就从自己对教学的生活化的理解出发,试析生活化教学理念支撑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小学;生活化理念
前言
从学科魅力来说,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从远古到现代,从传统发酵到生产实践,从衣食住行到习惯养成,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如此贴近,较其他学科更适合使用生活化教学。接下来,笔者重点分析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让课堂教学走进现实生活,用生活架起通往生物世界的桥梁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视教材、教参为经典、为权威,抱着教材不放,在教学时严格地按照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片面地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好课本上的教材便是高效的学习、成功的教学,这种死教书、教死书的教学是应试教育下教教材的教学观的具体体现。在当前形势下要进行生活化教学,首先就需要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观,树立大的教学观,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要将教学与生活融于一体,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观。在生活中收集更为丰富多样的生物信息,及时补充到生物教学中来,充实课堂教学,激活教学氛围,用丰富多彩的生活搭建起通往生物世界的桥梁,带领学生一起畅游于奇妙的生物世界。
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对生物教材要了然于胸,准确把握,既要坚持以教材为中心,立足教材,同时又要根据本地区、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编者在编排时非常注重与生活的联系,生活实例占有很大的比重,但编者只能考虑到一般性,而每个地区、每个班的学生又有着独特的生活,因此我们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删,将本班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充实其中。其次,教师要真正地走进生活。教师要学会观察、学会记录,要将随时随地将发生的与生物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记录于头脑,要用笔记录下来,建立丰富的生物素材库。这样在进行教学时就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有机选取相关的素材。
2、结合时事热点,让生物理论知识联系生活
生活中的新闻、社会热点话题是学生都比较关注的,将其与生物教学联系起来,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增强其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听到关于“甲型流感”、“登革热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新闻报道后,教师可以联系正在传播的上述传染性疾病,为学生讲授相关的传染病原理知识,并解析相关预防的方法。学生在听到教师讲述最近的传染性疾病时,也会感觉到生物教学的实际意义,在学习相关内容时便会更加认真,印象也会更为深刻。
3、创设生活情境,让生物问题生活化
研究表明:生活情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已成为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生活中到处有生物知识和应用,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生物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当然,有些情景不能真实地在课堂中展现出来,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历过。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把生活情景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生物。这样能帮助学生搞清较难、易混的内容,使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自然。
如在介绍“遗传”时,导入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的、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聪明,像我这样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吗?”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案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趁此时机,再由浅入深地分析了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得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让理论回归生活,提高学生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学不仅要学还要用,学以致用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以往的教学中只重视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而忽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学用脱节这是教学最大的瓶颈问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的生物教学要回归生活,要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书本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如在学完"细胞呼吸"这一内容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活现象:创可贴的制作材料为什么要尽可能透气?为什么要给花盆里硬的土壤及时松土?这些都是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现象,但是学生却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自然会对这些熟悉的生活现象加以关注,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既延伸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践,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了知行统一。
5、总结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点,道出了生活与教学的重要关系。新课程提倡“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生物教学工作者,我们必须要抓住生物教材中与生活契合的点,不断发散这个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知识。
参考文献
[1]吴长胜.高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12).
[2]龚彩霞.生物教学生活化——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有效性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