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幼儿园班级管理经验之谈

幼儿园班级管理经验之谈

作 者:郭梦华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文崇镇第二中心学校 635027)

摘   要:班级是幼儿活动的第一场地,也是幼儿生活的大环境,因此幼儿的健康成长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的实施和管理。因此,本文笔者主要从自己的教学管理经验出发,来谈谈自己对有效的幼儿班级管理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班级管理;幼儿;有效管理

1、爱是幼儿班级管理的前提
有一句话大家都知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知识经验少,是非观念差,独立生活能力缺乏,他们不仅需要成人对他们生活上的细心照料,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而且更加渴望得到教师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班,都要求自己尽快地熟悉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身体状况等等,同时用真诚的爱心、恰当地运用表情、动作、语言去感染孩子。对于小、中、大三个层次班的幼儿在方法上有所不同,比如对小班幼儿,适宜多用肢体语言,如摸一摸、抱一抱、拉拉手等来传达爱意,让孩子感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护、关心,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一种安全感、亲切感。教师的爱一旦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他们同样对老师充满爱,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从而使教育能够更加顺利有效地展开。
2、开展与幼儿心理相适应的活动是基础
幼儿教学多以活动为主,以增强孩子的体验感为主。因此在开展幼儿活动中,我们需要选择能够与孩子心理匹配的活动。首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生活化的游戏。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为了在课上使幼儿更好地学习,在课前我会组织与活动内容有关的游戏,让幼儿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如某物体的形状、大小、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等,这样在课堂上教育教学活动就会很顺利地进行。教学活动并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结合,也不是纯粹的学习,只有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幼儿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也是事半功倍的学习。所以,我不是单纯地讲、让幼儿枯燥地学,而是让幼儿动起来在快乐中学习,让幼儿从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其次,对幼儿进行鼓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的幼儿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发挥了自己的想像,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物体不同的模型和不同的颜色,这时我就对他们及时鼓励,使他们感到进步与成功的喜悦,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更愿意表现自己,发挥想像能力。
3、引导幼儿进行语言交往是有效班级管理的基本途径
小班幼儿年龄小,很多小朋友刚刚脱离家庭生活的怀抱进入一个陌生的集体环境中,他们和老师、同伴都处于一个熟悉的过程中,因此,要对他们进行语言教育,只有"让教育存在于不教育中",也就是让他们在一日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习得。
比如,在刚开学的点名活动中,引导孩子学习和别人问候的各种方法,比如:"老师你早"、"见到你真高兴",除此之外还有鞠躬、用微笑和手势等来打招呼的方法。对于内向不愿意开口的孩子,鼓励他们:“如果下次你能说‘老师早’,老师会非常高兴的。”如果是能力强的宝宝,则可以说:“明天,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和老师、同伴打招呼呢?”就在学问侯这件事情上,笔者相信会对孩子们有所帮助的,因为,他们了解了同一个意思的话可以用许多种不同的句子来表达,这对他们以后语感的提高是有促进的。另外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吃、穿、睡、入厕等活动中,要注意给幼儿提供语言交往的机会,使全班幼儿在饭前﹑睡前及脱衣前都可以用语言来了解对方的需要,给予帮助,增强对同伴的亲切感、责任感,加深友谊。
4、良好的班级常规是班级管理的有效保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热爱他的学生,而没有常规,没有教育、引导,班级就会像一盘散沙,因为无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怎样去做,教师也不知道期望的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会更好。我们知道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违反班规的结果将会如何,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制定全班遵守的班级常规。常规一经订立就要共同遵守,教师也不例外,若要改变班规也需要征求大家的同意。
班主任应成为班级常规的引导者,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班级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有很多小的细节工作和活动常规,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和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应尝试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并参与到班级的生活常规管理中,让他们自觉地去遵守自己定下的规矩。在对班级幼儿的教育上要保持一致性,当然教育方法每个老师都自有一套,但在要求上必须是一致的,特别是幼儿的常规,一个老师一个要求,也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形成一种习惯。
当然,除了以上方法,作为幼儿园班主任,笔者认为我们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和角色,要做好班级的引导者、服务者,及时做好和家长的沟通,促进有效信息的切换和交流,以共建家校合作的方式,来共同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共同为幼儿园建设一个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
5、结论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一句话,至今还在笔者脑子里回旋,他说:“集体是社会的有机体,教师的使命就是创造这种模范的组织,爱护它、改善它。”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积极调整,保证班级工作的有序开展,一定能把班级管理工作做得很出色!
参考文献
[1] 顾云虎,陈亮吟.台湾地区幼儿教育统整方式实施经验与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5):14-20.
[2] 程秀兰,张亚妮.发达国家幼儿教育师资供给与保障经验借鉴及启示[J].当代教师教育,2016(2):55-60.
[3] 金玲.基于经验的幼儿教学活动设计策略——杜威幼儿教育观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223-224.
[4] 朱红梅.小班幼儿“家庭生活习惯培养”教育经验的调查[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1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