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本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需要,理解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思想,并且允许课堂教学中有不同的声音。但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往往忽略了这些因素,也正是因为以往的教学忽略了这些因素,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新课改后的语文教学一直强调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本文,笔者就谈谈自己对此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生为本
一、以生为本——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人才学研究发现,那些成就卓越的人才,在青少年时期都享有民主、宽松的成长环境。因此,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对学生主体性参与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摇篮。那么如何才能形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呢?
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所以,在课堂上,要用爱心平等对待理解学生,突出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感受宽松、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只有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念,敢于表现自我表现,发挥起其主体性作用。为此,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关爱学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学科的教师而对该学科的学习表现出格外的兴趣和努力。所以,教师进入课堂必须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爱心面对每个学生,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让学生感受到在语文课堂中如沐春风,产生一种被承认、肯定的心理满足而充满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二)平等对待学生
平等地对待学生,不仅指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也指教师和学生要保持平等的地位。有句名言“蹲下来看孩子”,正是说教育者要一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要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把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理解尊重学生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关键是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的态度应该怎样?是污辱、谩骂、训斥、体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戒备心理,还是用亲切、耐心、理解来帮助他们,使他们消除内心的恐惧和消极因素,树立信心,更亲近老师。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能形成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并使之产生成功的愉悦,树立自尊自强的信念。
(四)用鼓励激发学生的兴趣、潜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鼓励学生,用诸如“没关系,大胆讲”;“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头头是道”;“你真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孩子”;“你真善解人意”等丰富多彩的鼓励性语言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氛围的宽松、民主,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另外,对学生适当的鼓励能促使他们质疑问题,标新立异,从而促进其学习的主体性作用。
二、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年龄特点,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始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只有改革课堂教学,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不断更新观念,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灵活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求知、求思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可从以下两方面改进:
(一)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的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效果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要好。而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殊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也就是说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教师还要适时设疑激趣,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
三、以生为本——灵活多样化教学
课堂授课是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学习文化知识,培养观察、分析、想像能力,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教学途径,采用多种方法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又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容易转移,这就更需要教师勤思考、多钻研,设计出多样的教学方法。方法得当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就会认真思考,踊跃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
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一些活泼生动的画面。课前,教师可精心制作好有关课堂内容的多媒体课件,课上按顺序适时播放,来刺激学生的视觉,使学生产生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教师也可以设计有关内容的试题,通过投影片显示,这样既方便,又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角色扮演式教学
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多是富有儿童情趣的童话和寓言故事,光靠教师讲、学生读,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刻。对此,教师应该适当安排学生的动作表演,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如《狐假虎威》教学中,让学生扮狐狸和老虎来表演课文内容,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狐假虎威”这一成语的深刻含义,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内容,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习惯。活动的方式灵活多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汤萍. 小学教学研究. 2011(23).
[2]唯有源头活水来——“生本课堂”让语文课充满生命活力[J].张春梅.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0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