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倡导以生为本的今天,越来越多教师重视度学生的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同时也越来越忽略对学生的挫折教育。“温室里花朵”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我想作为新时代的班级管理者,我们应该认识这个道理。今天,笔者在本文中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关于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有抛砖引玉的作用,当然也希望我们能够清晰的认识班主任管理工作。
关键词:班级管理;素质教育;初中生
1、绪论
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父母的一句离家出走;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同学的一句玩笑和嘲弄而自杀;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生活的不顺意而跳楼;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出课堂就走进游戏的世界、走进网络这个虚拟世界。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真的有静下心来思考原因吗?笔者曾经多次问过自己到底是什么让现在的孩子变得如此脆弱?在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笔者渐渐意识到:或许正因为我们过多的对学生采取鼓励、表扬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其实教育是不应该存在“假大空”的,应该真正结合教学实际,结合学生实际来践行有价值的教育和管理理念。
2、挫折教育的正面影响
2.1挫折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进行挫折教育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消极的挫折心理对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帮助他们了解自己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掌握解决心理冲突和应对心理挫折的科学方法。
比如:某学生在进行800米比赛时与自己的目标相差很远,没有取得较好的名次,这时其自卑心理便逐渐显现,导致该学生经常失落,影响了日常的生活。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激励法,在学生感到自卑时,为其讲解一些故事,要让学生认识到人在一生中会有很多的挫折,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挫折,从而促进学生增加信心,知难而进。
2.2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
在正常的现实生活中,人总有一些潜能不能被激发,这些潜能只有在一些非常的情况下才能被激发。对于学生而言,当其遭受挫折时,便容易激发潜能,越不容易找到答案,就越能激发潜能和探究精神,从而进行研究性学习,切实掌握知识。因此,挫折教育是当今班级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规定。
2.3挫折教育能够使学生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个难题,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那要比从师长或书本里学到知识更让其感到欣喜。因为从师长或书本里得来的知识,是别人已经整理好的,没有什么趣味性与探究性可言,学生的识记是枯燥无味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探究掌握的知识才是对自己来说更有意义的学习。
比如:教师为学生出一个难题,但是有些学生却无法很好地做出来,只有个别学生能够做出来,这导致无法做出的学生感到自身能力差,逐渐失去了信心,遇到难题直接略过,对学习失去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增加学生信心,指导学生探究,解决难题,使学生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
3、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合理面对挫折教育
苏联伟大的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耐挫折能力。那么,该怎样对中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呢?
3.1引导学生自身正确认识挫折
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阻碍和干扰,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表现出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初中学生所会遇到的挫折主要表现在学习、情感方面。学习方面主要包括考试没考好,成绩下降,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和责备;情感方面如:向自己喜欢的异性表示好感,却遭受拒绝和婉言谢绝,以及恋爱后不欢而散等。巴尔扎克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晋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生活中的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面,又有正向和负向功能;既可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也可能破坏个人的前途;关键在于你怎样面对挫折。一个人出生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正是通过鼓励、制止、允许、反对、奖励、处罚、引导、劝说,甚至身体上的体罚与限制才学得举止与行为的适应和得当,学会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规范条件下调整行为。
3.2家校携手,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利用家校联手的教育平台,通过各项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教育,忽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的陈旧观念,开展“家长座谈会”、“优秀家长经验交流会”,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从而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家校携手能帮助家长了解子女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走出教育的误区,使孩子们拥有健康的心理,能正确对待人生挫折。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让学生懂得人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的,让他们做好迎接生活中和学习上的挫折的准备。
3.3关心个别学生,做好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
由于中学生社会阅历浅、心理不够成熟,他们应付挫折的能力是有限的,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他们往往会不知所措,个别学生极可能会出现不良的心理疾患,所以班主任老师平时要注意多和学生沟通,特别是对个性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的关心要多于其他学生。发现心理问题要及时做心理辅导,以避免学生因挫折感长期得不到排泄而导致心理失调和心理疾患。此时,老师要放下权威与咄咄逼人的架势,和孩子们认真耐心地进行朋友般的交谈,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理解是爱的语言,老师的爱会温暖学生受挫的心,使学生从中汲取力量,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让他们从痛苦中解脱,有信心重新开始。
3.4发挥榜样的力量是挫折教育的最佳方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具体榜样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从而激起积极向上的热情。当学生面临挫折、对一切事物不感兴趣、性情压抑、不合群、以消极的态度应对挫折时,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去关心、开导他们,利用古今中外名人百折不挠、英勇不屈的事迹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他们从中受到启发,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对待挫折。
比如开展《在逆境中奋起》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收集古今名人事迹,在班会上讲给大家听。当学生听了爱迪生、诺贝尔、张海迪等人的人生经历后,从他们在逆境中拼搏、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事迹中得到了启发,纷纷表示要向他们学习,做生活中的强者。也可列举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从中感悟,从而效仿榜样、增强信心,变消极态度为积极态度、变挫折为激励的力量,从而获得成功的力量。
结束语
没有经历风吹雨打又怎能见彩虹;没有一个乐观、积极、健康的认知观念,又怎能正确看待生活中的点滴;没有经历过挫折,又怎能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所以,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恰当地融入挫折教育,是教育的要求,是学生的发展和需要,我们当引以重视,科学践行。
参考文献
[1]张悦.基于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33):150-151.
[2]颜湘茹,廖晶琰.汉语课堂管理中奖惩案例分析——以广州美国人国际学校部为例[J].海外华文教育,2015(3):377-388.
[3]黄巧玲.教育惩罚的张力与限度——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惩罚[J].基础教育,2013(1):86-96.
[4]挫折承受力教育影响因素的探究及对策提出[D].杨帆.苏州大学2005.
[5]初中生挫折应对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D].向守俊.西南师范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