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谈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谈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 者:王任凡 (江西省婺源县江湾中学 333200)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们很难,也无法预测10年或20 年后,学生需要哪些新知识,必须面对哪些新问题,又必须具备哪些新技能。因此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能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更应注重于培养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教学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可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新时期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妨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教育家赞可夫说:“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教师须把握以下两点:
      1.以知识本身激发学习兴趣。知识本身蕴藏着无限的魅力和伟大的力量:知识可以使人类征服南极,翱翔太空,深入海下;有了知识,可以使人不在愚昧,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有了知识可以弥补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如字写得不漂亮,可以借助电脑写文章等等。向学生揭示知识的力量,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有什么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以情感促进学习动力。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积极美好的情感对学生的一切认知和行为起着增力发动的作用,也使指导训练不落于枯燥疲乏之中,形成一种自觉行为。师生情感缺乏沟通以及教师的期待丧失是造成后进生相当重要的原因之一,而教师对学生的适当鼓励加以表扬,倾注热爱学生的情感,常常会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是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质量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同样重要,学习习惯是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并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纵观学生学习习惯,有注意听讲习惯,课前学具准备习惯,复算习惯,阅读习惯,规范作业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只有在老师有意识的强化下,才能变为良好的定势的学习行为方式。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形成迁移而获益终生。
      三、建立积极稳定的学习情绪。
      教师如何组织学生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使他们的学习热情保持在最佳状态?(1)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与学生一起探讨某些问题,使他们看到认知的冲突和问题的解决过程,同时让同学们看到老师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在训练中要让学生面对适度的困难,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其得到一定的锻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思索的兴趣。(3)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握学习的难易度,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当学生感到新的内容“高不可攀”而气馁时,或者获取知识过于容易而自满时,学习热情往往都会下降。为避免这些可能,应当根据结果,随时做出调整,使学生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充满学习激情。(4)帮助学生成功,创设成功的机会。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认知和非认知的特点,从多方面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指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产生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形成自我学习的内部机制。
理论和实践证明:学习上多次成功,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于未成年人的孩子,其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反复的成功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因学得好,所以爱学习。这样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教育要求,实现自我教育。
      四、指导学生充分掌握现代学习手段。
      关于现代教学法的研究,有两个新动向。除借助情感因素促进学习、强调过程情感化外,还有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强调手段的技术化。
      电脑多媒体具有信息的呈现性、超时空性、超文本性,应用于教学,给同学们的表象具有全新的感受。这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更便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教会学生使用方法,那么学生可以借助辅助教学软件,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自选学习内容,自测学习效果,循序渐进。荀子曰:“圣人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作为现代人,更应善于借助现代的学习工具,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五、帮助学生建立认知结构框架,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理解技能的迁移,也就是指某一方面认知水平的提高会带动其它方面认知水平的提高。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教学过程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认识结构框架,让学生知道知识结构和认识活动过程结构。学生掌握了一种类型的知识结构,就可以自己学习同类的知识;学生掌握了认识活动过程结构,就可以独产立策划自己的学习活动。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最后还须指出,指导训练学生学会学习不是朝夕可就的事。但是涓涓细流,可成江河,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方能见其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夯实他们终生受益的基础,才是我们教育者教学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