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入心化行 聆听心声——浅谈突发性耳聋幼儿的教育方式

入心化行 聆听心声——浅谈突发性耳聋幼儿的教育方式

作 者:倪彩红 (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中心幼儿园 215600)

摘   要: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失聪,幼儿的心理、智力和语言都会收到一定的影响,如果其中一项发育滞后,将影响其他两项的发育,给孩子生活和学习带来威胁。本文试图通过对班内突发性耳聋幼儿的个案教育及实施的介绍,与大家共同探讨弱听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关键词:陶行知;爱;幼儿

“老师,周语欣要表演!”随着可馨的呼喊她激动地望向语欣,而语欣此时正高举着她的小手,目光坚定地看着老师。老师高兴地对全班的孩子说:“太棒了,语欣也想给大家表演节目,让我们一起欢迎!”于是,潮水般的掌声响了起来,全班孩子对着语欣伸出大拇指用鼓励的眼神看着语欣,好像怕语欣听不到他们的掌声一样。
其实,语欣真的听不清别人说什么,特别是在嘈杂的环境下。
一个将近失聪大半年的孩子,在“梦想舞台时间”主动、勇敢的要求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这对于一个正常的孩子而言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对于语欣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是对自己自信重拾的表现,语欣成功了,全班的掌声证明了这一切,面对这一情景,我们欣慰地笑了。
失去听力后,无措的语欣
语欣不是先天失聪,中班上学期,当她发现请语欣回答问题时总是没回应,日常生活中也不再跟周围的孩子有交流时建议语欣的父母带语欣去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为“突发性耳聋”,并且已经属于晚期。当花费了大量的钱财、精力和时间后均以无效告终,在这一过程中,语欣父母曾经一度悲痛过、焦虑过、消沉过。父母的消极情绪同样影响着语欣,于是在这一段时间里,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在语欣身上出现了种种反常的甚至是过激的一些情绪和行为。
1.情绪上的波动
面对突然的听力下降,语欣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即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语言上的理解缺失就更困难了。在普通幼儿的集体生活中,她往往会在情绪、行为等方面有些微不同的问题出现。当她的一些情绪不被外人理解的时间一长,就会逐渐出现情绪发展障碍。作为老师,我们除了在日常活动中对她多加安抚情绪还要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和爱;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正视她适应幼儿园生活时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帮助她接受从“有声世界”到“无声世界”的过渡,让她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交往上的困难
听力的损伤让孩子在社会交往方面有了一定的障碍,他们因为听不见很难同正常同龄儿童交往,这时,他们会慢慢的孤立自己,让自己活在无声的小世界里。在教室里经常能看见语欣一个人趴在桌上发呆,周围的孩子在多次跟她交流无果的情况下慢慢的开始不再跟她说话,于是语欣在一开始的那段日子里日渐自卑,情绪不稳定。
以爱为名,抚平你的心灵
童心就像是花园里的小花、小草,因为有了阳光的照耀、雨露的滋润,它们才能茁壮成长,老师的爱就是那一缕阳光,我们要用独特的方式以爱为名关心语欣,让她尽快融入集体。
语欣在失去听力前是个非常聪明、自信的孩子。可是,当语欣失去听力并且不断的奔波在各个城市寻求治疗的这段日子里,幼小的心灵承受了太多的害怕与焦虑。于是,我们发现语欣的这种状态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心理健康。语欣变得胆小了,变得孤僻了,作为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每天晨间接待时,我们都会守候在教室门口等待语欣的到来,等待在到来的时候给语欣一个爱的拥抱和鼓励。用自然亲切的身体语言接近她,拉近和她之间心得距离。午睡时,为了减轻语欣的孤独感,我们三位老师总是轮流坐在语欣旁陪着她入睡;活动中,头发乱了帮语欣重新梳;游戏时,时时刻关注着语欣是否需要帮助。同时我们也用自己的行为影响着周围的孩子,让语欣在安静的世界里感受到老师和同伴的爱与温暖,明白自己没有被抛弃、被遗忘。
真挚的爱,包容你的特殊
谈话是收集幼儿发展信息的重要方法,我们老师在日常活动中更是处处引导语欣多说话,拉着她的手跟她聊天,倾听她述说,尽量让语欣在没有听力的前提下不丧失语言功能,让语欣在安静的世界里感受到老师和同伴的爱与温暖,明白自己没有被抛弃、被遗忘。
慢慢的,我们发现语欣一天天在成长和进步,在教学活动时,偶尔又会看见她高举小手回答问题了,即使她每次回答的内容跟问题没有任何关系或回答错误,我都会耐心的走到她身边把问题通过肢体、嘴形再次复述一遍,每当这个时候,我和我的孩子们都会耐心地等待她,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她,让她能理解问题后回答问题。渐渐地,我们班的孩子都有了一份“等一等”的耐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班的孩子们都得到了不同的成长。
爱而不“溺”,有原则的爱你
相信不管哪个老师总是对弱小抱有更多的怜悯与偏爱,在幼儿园,教师会不自觉的容忍这一类的孩子的某些心理、任性行为。其实我们都知道,过分的宽容最后只能让这一类的孩子最后无法适应真是的社会生活,不能真正的自立自强,为此,在必要的帮助和体谅外,老师还要让他们享受其他幼儿同等的待遇,遵守同样规则的制约。
记得新学期开学初,孩子们需要学新操,在学操的过程中语欣由于听力的障碍总是比周围的孩子反应慢很多,特别是在队形变化的时候,当语欣一慢,他们整个一组就全乱了,为此那一段时间语欣面对练操时的情绪很是抵触,并且不愿意跟周围的人说话。有一次,语欣又走错了,边上的孩子想她的手帮助她,她转身就用脚踢打她的同伴,打完后转手就负起离开操场回到教室。为了帮助语欣改掉这个打人的坏习惯,懂得遵守班级规则,我们三位老师统一战线:对语欣提出要求“生气可以,打人是不可以的”。当她有点滴进步时,我们也会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演她,让她体验成功感。
入心化行,关注每一个孩子,做到用一颗爱心和平常心去面对这些特殊群体的孩子们,同时要做到这两颗心外还要有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的心,多方位观察后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引导周围正常儿童接纳并关心这些特殊儿童,让他们也能在阳光下快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海生.重视弱听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问题[EB/QL].
[2]助听协会.弱听儿童家长指南[EB/QL].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