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谓优质课,就是一节好课。一节好课是一种艺术,给人以启迪,给人以享受。教无定法,而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我们常讲“膏药是一张,各人的熬炼不同”,好课没有固定的标准,更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个人认为,只要是能有效运用一切教学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课,都是一节好课。
关键词:优质课;课程标准;实践性
引言
近期,我校数学教师李宝梁准备参加2017年11月27日-29日在宿州市宿城第一中学举行的安徽省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展示评比活动。笔者全程参与了评比课题之——《命题》的校内的打磨过程,现将全程记录如下,希望对教师准备优质课的时候,有所帮助。
一、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1.自主学习的程度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程度如何,主要是看课堂活动中是以学生为主还是以教师为主,具体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自由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目标、方法、进度以及对结果的评价多大程度上由自己决定的;能动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时间度就是看学生有没有自学时间,自学时间有多少;创新度就是看这节课中学生是否有所创新。
2.合作学习的效度
合作学习是指有共同的学习目标,采用小组或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它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建立的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小组的人数不能过多,以4—6人为宜,每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
3.探究学习的深度
探究学习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探究活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就是看课堂中是否坚持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否依据课程标准施教,是否体现了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刻反省自己:“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用吗?这样的方法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吗?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节课也是如此,教师传授的知识、教给的方法、培养的能力以及价值导向,都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坚持依标施教
“依标施教”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这是因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一个课程标准可以编写多套教材,我们在教学中所依据的不可能是“多套教材”,只能是唯一的课程标准;另外,在当前学业考试命题中,我们依据的也是课程标准,不可能是哪套教科书。所以,评价一节课,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
3.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人文性,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求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生活化、个性化、有地方特色,教学形式丰富多彩;综合性,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一节课体现相关知识的综合和学习目标的综合,也可以是看问题的角度综合;开放性,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应是开放的,不只固定在某一种思想或理论上,而是博采众长,为学生所用,教学目标不仅限于教学内容的完成度,而是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养等多方面入手,教学内容要改变学科教学的单一性,体现社会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就是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二、李宝梁老师的优质课
我校有数学教师60多名,教研组长刘强老师积极组织全校数学老师听课。课后,刘老师组织三个备课组分组研讨本节课的各个环节和对本课重难点的把握。
今天是2017年11月14日,下午第一节课参与了我校李宝梁老师的校内《命题》的课前打磨课,用的高一班级的学生。目前,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初步接触了命题的知识,因此以这个知识点准备了一次优质课。
高一备课组孔飞组长作为代表发言,他提出将引入调整更好,可以举出生活中的有趣且反映逻辑思想的实例,比如: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既能结合生活实际,又能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高二备课组仝道清组长作为代表发言,他提出本节课的重点是命题的概念和四种命题的教学,如何提出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找出它们的关系。
高三备课组李旻老师作为代表发言,他提出:
1.无论平时常态课还是优质课比赛的备课,在备课前,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及教学流程。
2.作为省优质课的比赛,课堂要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学生的活动“在哪里”。宋荣礼老师提出可以在本节课的这两个地方进行探究:可以在探究命题的四种形式时,提前在课前给学生发卡片。课堂上提出问题:此过程让学生写出“全等的三角形”和“面积相等”或它们的否定条件为命题的条件、结论,也可以在探究四种命题的关系时写出一些命题。
3.教师的预设和生成,教学设计时,思考哪些点可以汇聚,哪些点可以发散,教师要做到“收”、“放”自如。
4.优质课比赛要想获得好名次,课堂上要有“花”,比如课堂上若能联系到学校的校徽,贴近了本校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情感的交流。若能在课堂小结时作一首诗,梳理课堂的重点知识。再比如联系最近的热点时事,双十一时,你和你身边的人“剁手”了吗?联系命题“便宜没好货”。
参考文献
[1]张宏杰.谈“磨课”—以优质课比赛经历为例[N].《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
[2]任明.优质课比赛后的深思考[N].《中学物理:高中版》,2014.
[3]路建国.如何上好阅读课—从一次高中英语优质课比赛说起[D].《基础外语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