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课程整合实施方法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课程整合实施方法

作 者:陈西春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教研室 262300)

摘   要:本文对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的意义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结合笔者多年教育实践经验,就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课程整合实施方法进行探讨与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语文;课程整合

引言
相较于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所具有的内容则更加充实与深刻。有人提出,在学生学科素养发展过程中,应围绕知识理解、知识迁移以及知识创新等三个目标进行教学。换言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更加注重的是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有机结合,学生对学科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强化成为整个教学的重点目标。现阶段,人们对语文教育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目标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在语文教育中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要从中塑造完善的人格。因此,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课程整合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的意义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重构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程整合,是站在整体规划的角度,对初中语文的所有内容进行了统摄,并将语文核心素养融入其中,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实际需求,细化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现了初中语文课程的层次化发展。
以语言能力目标为例,其涉及到的内容则更加具体,例如文字积累、文字理解以及文字运用等各方面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心智与实际操作的训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汉语言的特点有所掌握与认识,并从中积累经验,强化语感,能够在语言交流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学生思维品质往往可以通过语言能力来得到反映。而在应对实际问题时,则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语文思维水平,针对此,为了帮助学生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围绕他们思维的创造性、整体性进行不断强化。如果依然采用简单的“灌输式”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必然无法得到保障,他们需要的是“产出式”的学习成果,在学习过程中拥有自己的思路与作品。
再比如人文素养目标,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目的,通过语文学习,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才能够得到强化,并从中实现文化素养的提升,最终塑造健全的人格。为了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将语文学科知识、学科能力以及学生的精神成长进行统一。站在学生的角度,他们需要具备自我学习、自我调节、自我监督的能力,能够独立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并转化为自身的智慧与道德。
2.学科核心素养对于课程整合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初中语文课程整合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充分参考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及标准,同时也需要将学生核心素养及语文核心素养纳入考虑的范畴内。并且课程资源整合才是课程整合的重点,如果进行教材整合是一个重点研究课题。不可否认,我国教育部门发行的语文教材越来越完善,然而站在学校的角度,他们依然有充裕的空间来进行课程整合。相关教育人士就认为现阶段如果仅仅依靠课文来开展语文教育显然是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教师可以考虑采用“1+X”的方式,即围绕课文进行拓展,将课外阅读融入到教材学习当中。
3.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初、高中一体化要求
当前我国正在逐步实施新的的高考方案,与高中分层分类选课走班相对接,在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就需要有初、高中一体化的支撑。在初中语文教育阶段,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应一致于高中。中考也由此面临着改革的局面,在2016年,教育部就针对高中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推出了相关指导意见,在中考改革进程中,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以及单纯的死记硬背已经不再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需求,学生需要具备的素质更加全面,诸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都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中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也逐渐转变为他们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水平与运用能力这一层面。相关研究显示,目前很多省份的语文中考试卷题目也不再完全出自语文教材,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成为中考的重点,显然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这种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课程整合正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程整合实施方法
1.推动整合模式多元化发展
现阶段,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程整合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学习内容、实践活动、学生发展需求等方面进行阐述,本文着重对学习内容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首先在学习内容方面,其课程整合的主要方向则是以学科内部内容的整合与跨学科内容的整合为主。所谓的学科内部内容整合,即对学科内部逻辑关系进行梳理,从中找到共通点,将语文知识的关联性充分凸现出来。关于学科内部内容整合的具体模式,有文体整合、作者整合、读写整合、书籍整合等等。以文体整合为例,由于现阶段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并不具备强烈的文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他们的讲课程序过于单一。针对此,在课程整合过程中则要求教师对文体特色进行充分了解,并将文体相近的文章推荐给学生。比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我的叔叔于勒》就可以和下册的《孔乙己》、《变色龙》进行整合,这些课文作为整体以一个小说单元的形式呈现在教材中,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对小说文体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再比如作者整合,人教版中关于苏轼的作品都可以整合到一起,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等等。与此同时还可以对苏轼的作品进行适当的补充,让学生对作者有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与了解。而关于跨学科内容的课程整合,则是对语文学科的统整性特点的考虑,在课程整合中,完全可以联系上其他学科有关内容,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相互渗透,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语文的魅力所在,并从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除此之外,语文课程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对汉语言文字进行认识与学习,掌握一定的诵读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语文学习内容的一部分,培养学生诵读能力也是课程整合的重要任务。一直以来,阅读朗诵部分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在教材编写时往往存在各种缺陷。针对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围绕其诵读能力进行培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制定“整本书”阅读方案,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阅读经典书籍,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诵读比赛等形式,让学生锻炼自身的诵读能力,分享诵读技巧,使自身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转变学生学习理念与方式
课堂教学仅仅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场所之一,而学生与教师才是真正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课程整合不仅要从学习内容入手,同时也要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与方式。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学生充实自己的学习方式,除了要做到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时也要融合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注重语文知识的层次性,逐步深化自身思维方式。换言之,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要对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知识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找到语文发展方向,对自身有一个清楚的定位,同时构建起结构化学习框架,教师也要按照层级标准,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相应得到学习方案,实现进阶式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而产生的各种问题,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对语文学习保持充分的热情。此外,提高学习深度也是初中语文课程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在学生学习达到一定水平时,语文教学需要做到知识的转化与迁移,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与技能,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如此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核心素养的特征表现为动态性、阶段性,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课程整合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针对此,在未来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我们必须充分把握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与重点,将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融入其中,为推动语文教育改革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程整合实施方法探析[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32(4):7-12.
[2] 章新其.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部编教材"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6,(11):11-15.
[3] 谭友利,申群友.落实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条件[J].新课程·中旬,2016,(4):6-7,9.
[4] 文立.探究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策略[J].神州(中旬刊),2016,(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