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好:编筐编篓,贵在收口;描龙画凤,贵在点睛。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个重要环节的重中之重,就是一个“精”字!只有经过精心设计的练习内容和练习过程,才是“真”练习,才能将课堂教学推向另一个高度,实现课堂教学的第二次飞跃,进而做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和谐完美。
1.“真”练习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是“有用”的练习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因为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所以“生活味浓”是小学数学练习题的重要特点之一。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为此,“真”练习的源头活水就是学生的生活实践。我校的老师乐于把数学习题与生活实践紧密连接起来,让学生在这些来自于日常生活的“鲜活”的数学事例中,感受到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是真实的、有用的。例如:学习了《年月日》之后,月历卡成了我们的习题集;学习了《平均数》,我们就能尝试计算月平均用水量,估计班级平均身高;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就能计算买衣服、买玩具、乘飞机要花多少钱……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中,我们设计了一块平均分成8份的德芙巧克力,让孩子们在巧克力中找到分数,自由选择两个或三个分数进行加减练习的形式,使孩子们自由而又愉快地参与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这样的练习既让孩子们的分数计算有了更好的依托,又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增强了练习的乐趣。可以说,数学知识总能与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挂上钩,非常实用。
2.“真”练习围绕于学生的游戏活动,是“有趣”的练习
著名数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真”练习会吸引学生主动去做、去“玩”,能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感到学习充满意义,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丰富学习体验。“真”练习和孩子们的游戏携手而至:“石头、剪子、布”游戏可以成为《统计与可能性大小》的习题内容,也可以成为《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的练习【1】:
【练习2学生互相之间进行“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教师课前发了一张统计表,要求学生在下发的统计表中统计次数,并能用今天所学的百分数知识说出游戏结果。教师和学生比赛5次,统计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输、赢、平各占百分之几)】
这一环节在数学游戏、师生互动、现场调查中,活学活用,营造了活泼、和谐、民主的练习氛围,既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求知欲,又很好地渗透了统计的数学思想方法。
3.“真”练习体现合理分层,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不应忽视任何一个学生,而应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中获益。同样,教师也应该使每个学生都能从练习中获益。众所周知,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等方面是存在差异的,考虑到这种个体差异,为了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2011年2月,我们实小提出了分层布置作业的重要方针政策。我校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尤其注重体现阶梯性和层次性,每周有ABC分层作业,将必做和选做相结合,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针对性强地进行练习,使各类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例:五年级数学组进行《方程》单元教学之后,设计了此类分层作业:
【根据关系列出方程。
1A.小明跳远成绩是x米,小刚跳远成绩是1.89米比小明跳远成绩少0.21米。
2A.食堂一月初有大米45袋,一月份用掉了a袋,又进了10袋,这时食堂有大米48袋。
3A.课桌每张a元,椅子每把b元,学校买10张课桌和20把椅子一共用去3700元。
4A.小华今年15岁,妈妈今年x岁,前年小华比妈妈小24岁。
5B.女生有m人,比男生的人数少n人,男女生一共有200人。
6C.小明有邮票56张,小强有x张,小明给小强6张后两人同样多。】
赞可夫指出:“扎实的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因诱惑,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如果没有自信心,很难想象他能够把事情做好。学习也一样。在这6小题中,1-4是基础题,5、6分别是不同难度的提高题。大部分同学可以选做A+B或A+C,而对于经常性学有余力的同学,则只需做B+C,这样的弹性设计,既避免了好学生对基础题的厌倦、懒于思考,又避免了大多数同学跳起来仍够不到苹果的尴尬,可以说,不管是哪类同学,都能在自主选择、尝试之后创造胜利的起点,尝到成功的喜悦。
不仅五年级数学组是这样做,开学初,学校提出了作业分层布置的重要方针政策之后,语、数、外各学科各年级都踊跃尝试布置分层作业。如:六年级数学组把学生按照课堂表现力、或期中或期末的数学成绩及平时的学习态度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思维敏捷,善于争辩,能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为“智慧大王”。第二类是学习扎实,能起带头作用的,为“数学先锋”,第三类是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涨,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阳光”的,为“未来之星”。这三类的划分,教师不向学生公开,而是为设计作业打好基础,做到心中有数。
在设计作业时,六数的老师们把每次优化的弹性作业分成三部分
A类:达标过关题;让“未来之星”完成;
B类:巩固深化题,让“数学先锋”完成;
C类:开放探究题,让“智慧大王”完成。
当然,完成A类题的学生可以挑战B类,完成B类的学生可以挑战C类。这个单元你属于A类,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你可以调整到B类甚至C类。
这个分类是一个随时需要老师调整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不管哪一类,老师们都对学生成功的尝试给予大胆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变”化有“常”又无“常”,贵在“变”中求得“常”。紧扣住总面积-已种面积=剩余面积,我们在总面积、已种面积和剩余面积用具体数量或分率表示上做文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跌宕起伏、弯弯绕绕中,形成了一圈又一圈的思考波潮,既固“本”、又竖“末”,在本末兼顾中超越自我,有效促进学生深入数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