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木偶戏是一种民间艺术,丰富的历史故事脍炙人口,木偶文化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是民间的瑰宝。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开展运用木偶进行园本特色教学来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在各种游戏活动中利用木偶作为介体来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利用家长资源在家庭生活中运用木偶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木偶;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发展
粤西,广东的西部及西南部(本文所指粤西的地理概念为今湛江市、茂名市所辖地区),古时为百越之地。自南宋末年出现的汉人大规模迁徙之后,至明代万历年间,大批的福建人南迁至粤西经商定居,福建的木偶戏也随之而入。木偶戏自明万历年间传入粤西地区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其发展大致经历了成熟、繁荣、衰落、复兴、禁锢、兴盛、传承等七个阶段。
粤西木偶戏作为一种民间艺术,除了体现精神作用(祭祀作用)、艺术作用外,还体现着它的思想作用和生活作用。作为娱乐,在过去那种信息及交通不发达的年代,粤西农村的文化生活贫乏单一,有的地方甚至空白,人们对文化生活没有很多的选择空间,木偶戏以其演出条件简便、戏金便宜、老幼咸宜、人神同乐而受到欢迎。在高州、化州等地,除了民俗事项活动演木偶戏外,一些人家家里有喜庆事也请演木偶戏热闹一番以助兴。而它的教化作用则是以其特有的表现方式,倡导了真善美,鞭挞了假丑恶,让丰富的历史故事脍炙人口,让众多的人物流芳百世,让文化不高甚至目不识丁的人也记住历史,懂得人生,这就是它的文化价值。
粤西木偶戏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小木偶,大天地”。木偶文化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是民间的瑰宝。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理应了解和欣赏地方的传统文化。欣赏和了解木偶文化,应从幼儿期就开始处身于这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艺术氛围之中,在教育过程中逐渐渗透民族精神,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化州木偶戏俗称“化州鬼仔戏”,用本地话说唱故事,朗朗上口,妇孺皆懂,为群众喜闻乐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鸟叔和广场舞走进千家万户,木偶戏逐渐被人们遗忘,木偶文化后继乏人。
在这种背景下,我园在园长主持下,成立了省级课题《传承木偶文化,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研究》研究小组,让孩子立足于生活,传承创新化州木偶文化,培养孩子们想说、敢说等方面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园创编的幼儿节目《橘州小小戏娃新唱》,获广东省第九届少儿艺术花会金奖、茂名市第八届少儿艺术花会金奖、广东电视台《叮王争霸》栏目第一名;创编的幼儿节目《鬼仔戏.娃娃唱》获广东省岭南童谣比赛三等奖、茂名市第九届少儿艺术花会金奖。一大批老师有关木偶的课题、论文在省、市级立项和发表。我园不仅利用木偶作为教科研的一种特色,在校园环境创设中也渗透木偶文化。比如:在园大门口左侧碧绿的墙上,一个色彩斑斓、形神兼备的大“礼”字绚丽绽放。礼的偏旁“礻”像一个木偶小孩的侧影,寓意是:我园以传承本土木偶传统文化为特色,让孩子们演礼剧、看礼戏,习礼节,在礼教的哺育下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园这个教育理念,深受家长、幼儿的喜闻乐见,已具备在全园推广的条件。
作为分管教育教学的副园长,我率先在教学游戏活动中开展运用木偶进行特色教学来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运用的偶有:本地木偶、布偶、掌偶、指偶、信封偶。运用偶进行各种游戏活动,对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木偶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指南》中指出: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要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培养幼儿敢说、想说、喜欢说的兴趣。幼儿园的老师在课堂上如果只是拿着一本书,按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机械地让幼儿会认、会读一些字,没有注意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或者只是一幅挂图,幼儿对这样枯燥乏味的、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提高幼儿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课堂活动中,可以根据幼儿兴趣发展的特点,科学合理地通过色彩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具诱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幼儿积极地投入到语言活动中主动学习,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木偶是最好的教具、学具之一。教师一边讲课一边演示各种偶,生动形象的演示法引起幼儿对上课内容的兴趣,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巩固。我在进行大班语言活动《我是三军总司令》时,采用了木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我在左手套一个掌偶代表三军总司令,在右手套三个指偶,分别代表鸟妈妈、龟妈妈、鱼妈妈。一边用偶表演,一边用不同语气把鸟妈妈、龟妈妈、鱼妈妈跟三军总司令的对话引起幼儿对诗歌内容的兴趣。其次,安排三个小朋友分别用掌偶跟老师一边表演一边用不同语气和三军总司令进行对话(可根据时间安排几组幼儿和老师对话)。最后,分组进行表演活动,小朋友也很有兴趣用不同的偶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对话,既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记忆及理解,又增强了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在区角活动中运用木偶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在没有任何约束和负担的情况下幼儿自由交往。我在语言区和表演区里投放各种各样的偶,让幼儿在区角活动时无顾忌地玩,或者分角色表演,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无形中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班上冯向阳小朋友平时就是奶奶带他,很少和同伴一起玩、一起交流、沟通,因此性格一直比较孤僻。每当区域活动时,他看到同伴们都进了语言区和表演区开心地玩弄木偶和操作木偶时,欲进又不敢进。星期四上午,又到小朋友进区域自由活动的时间了,小朋友们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只见阳阳小朋友一个人坐在位置上。我就问他:“阳阳,你怎么不进区域玩呀?”他看看我,摇摇头。我说:“我们一起进区域玩,好不好?”他点点头。进入表演区,我拿起一个小鸭子的木偶,又把一个小山羊木偶塞到阳阳的手上,然后很伤心地对山羊说:“嘎嘎嘎,山羊哥哥,你好,我迷路,你能带我回家吗?”阳阳看着我,不出声。我把小鸭木偶的翅膀放在山羊的脖子上说:“我很着急,你带我回家吧!”他小声说:“好”。“那你知道我家在哪里吗?”“知道,你家在池塘的旁边”……就这样,我们边演示木偶,边问边答。那天,阳阳很开心,以后的区域活动,总见他很投入地和同伴们边演边玩的身影,他的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了,奶奶反映他在家也愿意和周围的小伙伴交流了,阳阳不但变得活泼开朗,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
三、在家庭生活中运用木偶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言活动中,要积极开发家长中的教育资源,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与教师一起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我利用家长的资源,并以“地方木偶为载体,传承传统文化”的内容,征集家长创编的诗歌、故事……把家长们提供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诗歌、故事通过班群发给家长,并指导家长在家里和幼儿共同制作指偶、掌偶、信封偶等,然后利用各种偶和孩子们进行亲子游戏、亲子交流、故事表演、诗歌表演等,并拍视频发送在班群上共享,让家长评选出优秀视频给予表扬,既促进家长和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无形中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同时,每天我都会把活动内容通过校讯通或班上工作群转发给家长,让家长和幼儿用木偶、掌偶、指偶进行表演对话,既巩固了学习的内容,又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在故事演讲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幼儿园每个月举行一次幼儿故事比赛,班上每个星期邀请一、二位故事爸爸或故事妈妈进园讲故事。因此,我利用这个机会,在班上做了一个木偶小戏台,并且要求每个幼儿与家长制作一至二个木偶放在班上。每个星期,我都让幼儿在小戏台里边演木偶边讲故事,或者边演边唱。我还利用下午下课家长接幼儿的时候,安排家长和幼儿轮流在小戏台里进行亲子演讲,亲子演唱,其他家长和幼儿作为观众,这样循环轮流,既锻炼了幼儿的胆量,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如:班上的幼儿邓铭聪,他胆小怕事,性格内向,不乐意和其他孩子沟通,家长也比较急。我引导该家长带着他多观看亲子木偶表演,并布置家长在家中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故事进行亲子木偶游戏。因为角色扮演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形式,让家长和孩子商量、讨论角色和内容,挑选孩子最感兴趣的故事和他在班中一起表演,提醒其他家长观众多给他掌声鼓励,老师也及时表扬并给予奖励。渐渐地孩子的自信心逐步提高了,词汇量迅速增加了,而且能掌握多种复杂的句型,对语意的理解更加深刻,能够根据不同的语境进行交流了。
自从我园成立省级课题《传承木偶文化,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研究》小组以来,幼儿的表演能力、语言能力获得质的突破与飞跃,部分幼儿从不愿说到想说,从不敢说到争着说,从不会说到完整讲述。相信本着该课题研究的目标,幼儿园全体幼儿的语言能力一定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彩萍《粤西木偶与闽南文化》 湛江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