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朗通的过程中可以直接获得语文知识,脑海中印刻出文章的信息。在进行朗读教学中,选择正确有效的朗读方式对于表达文章的意境,理解语文知识具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和分析,深入思考如何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
0、引言
指导小学生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初步了解、学习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而朗读课文上的文章对于训练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方法。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同时就是加深语言实践的过程。在不断的朗读中,课文上的文章中丰富的词汇,精彩优美的语言都会潜移默化地转变成学生脑海中的语文知识。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学习语言的基础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锻炼和发展其语言能力的重要一点就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上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而传统的朗读教学,教师单纯地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并不对学生的朗读方法进行正确的指导,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对朗读教学方法进行科学、有效地创新,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1、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
为了指导小学生理解并合理运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得学生积累到丰富的语言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熏陶学生的情感,小学语文课堂上采用了朗读教学[1]。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要强调学生朗读课文的数量,更要注重朗读的质量。同时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自我学习,发挥自己的个性,体验朗读的乐趣,逐渐积累语文知识。而往往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在学习开始的时候,朗读一遍文章,便匆匆开始课文的分析和讲解。朗读仅仅成为一个过渡,学生往往还没回过味来,没有理解文章的含义,更别提情感和文章的交流。这样的朗读没有起到锻炼学生思维的作用,学生也体会不到朗读课文的乐趣,学生的各方面的欲望和兴趣低下,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就偏低。
2、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2.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初读,把握整篇文章的大体内容,然后反复朗读才可以深入体会得到其中情感和意图。在初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学习陌生词汇以便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在初读中,教师需严格要求学生认识生词并准确读出字音,同时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这样通过阅读,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学生可以了解到文章的大体内容[2]。此外,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朗读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考虑到小学生的体力,教师不可以过于强调朗读的次数,一般短的文章,让学生自主朗读3~4遍,要是文章字数较多,考虑让学生朗读2~3遍就可以了。同时,针对学生自主朗读中遇到的一些认知困难、理解困难的问题,教师应作出相应的指导,比如让学生把不理解的地方圈出来,等朗读结束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例如:在讲解《皇帝的新衣》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问:“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你认为这篇文章教育大家做人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之后,给学生们进行简单的分组,让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相互之间进行点评。教师则在一旁进行观察,发现学生有朗读的错误,可以及时地进行纠正。
2.2再读课文,思考文章内容
初读课文,学生大致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同时,容易产生一些疑问。这时,教师切忌立即讲解问题的答案。直接灌输答案,让学生不经过思考就得知答案,会对学生的学习形成不良的习惯,使得学生缺乏自主研究的精神,养成不爱动脑筋的学习习惯[3]。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的问题,做出一定的提示,让学生再次朗读,在朗读中进行更加深入地思考,让学生在自主分析中得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再读,帮助学生掌握到正确朗读课文的方法,感受到朗读给学习带来的乐趣,可以充分提高小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再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层次,理解文章中各个部分的地位和作用,发现文章各部分的联系。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尝试自主总结答案。再读课文,对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2.3三读课文,品味文章的情感
在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后,三读课文,加深学生对作者的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认识。再三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仔细品读,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实现读者和作者的心灵沟通,产生情感共鸣,起到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陶冶学生情操的母的。另外,在品味文章的情感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指导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交流,指导学生将文章的内容进行想像,将简单的文字语言转化成自己心中一幅幅个性十足的意境画面。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有的学生可能去过庐山见过瀑布,有的学生还没见过瀑布,各自的体会和想像出来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的个性思维,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结语
要使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加强朗读的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而要想提升小学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耐心指导至关重要。初读课文,让小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再读课文,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思考;三读课文,对文章情感进行感悟,实现读者和作者的心灵沟通,从而达到朗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辉.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 2(11):179-179.
[2] 张艳芝. 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J]. 关爱明天, 2016,1(1).
[3]孟广珍.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北极光, 201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