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在分析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课程意义的基础上立足于本人教学实践找出了一般课堂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策略
阅读是思维拓展的天地,是个性发展的乐园。对学生进行技巧性阅读指引,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敏感性、创造学生文字新奇感、感受情怀触染与思维启迪的新篇章。怎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呢?那就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尤为值得深思的了。
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实施新课程后,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和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从整体而言,由于教学理论更新非一朝一夕之功,传统的知识观和教育观仍有相当大的惯性,所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仍不尽如人意,还存在着不少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问题依然存在,不可忽视。
(一)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强
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学改革,老师们已经深刻体会到,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不能绝对掌握课堂的主动权。学生主体性体现不强主要表现在学生自主意识较差,自主能力不足,创新思维欠缺等方面,而这与实际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教学等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有着密切联系。
(二)学生的阅读兴趣缺乏
听、说、读、写,本来应该作为语文课堂上教师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往往不够到位,或者说基本上没有对学生朗读指导的过程。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学生为写作文而写作文,导致学生想像力的丧失,这无疑会使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一点点的抹杀。正是教师这种不注重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做法,才导致目前学生存在着对阅读兴趣缺乏的现象。
(三)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与运用不当
教学中,教师由于自身素质低、观念陈旧等多种原因,对文本的解读与运用不当现象经常发生。具体表现在不能或不会细读文本、忽视与脱离文本、肢解文本等方面。
(四)无必要的活动太多
在现实中教学,一些教师的设计活动却有粉饰门面之嫌。尽管表象上师生、生生之间都积极参与活动,表现得热火朝天,课堂气氛异常炽热,但最终也只能是一出无意义的“闹剧”,阅读教学失去自我,成为了表演的舞台。
(五)忽视了学生的语言的积累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往往文章的理解分析倾斜,严重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很少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
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针对小学生特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我认为应该结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着重从一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教学前,精心设计导入课文
巧设导语,创设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学生体味到强烈的语文实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在具体的课文讲解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靠学生的想像力去感悟课文,往往会使部分学生因之前没有看过或听到过类似的物态,而导致他们的脑海中很难有具体的画面浮现,从而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时,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通过形象的画面让学生全面感受课文中的意象,当看到那么唯美或有趣的画面,学生自然会很乐意的跟着教师的节奏学习下去。
(三)教学后,利用多种活动方式
教师可以经常在学习课文之后通过开展朗读比赛、背诵比赛、表演小故事,语文课独特的想像等多种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指引一个快乐、多彩的语文世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使学生不由自主地爱阅读,享课外阅读。
(四)设计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五)鼓励学生质疑,发展学生的智力
学贵有疑,问题是启动思维的关键,是点燃智慧的火花。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争议问题,就是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提的问题越多、越深刻,争议越激烈,学生就越能在激越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六)巧用评价,激活阅读
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七)读练结合,提高能力
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总之,教师只有不断地思考、学习、总结、实践、尝试改进,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才能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才有利于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杨九俊:《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3] 薛法根:《推敲新课程课堂》.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1
[4] 于世梅:浅谈如何培养教师的及时性评价能力[J].现代教学,2013.278-279:74-76
[5] 张有顺:浅议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结合[J].安徽教育;1999年04期
[6] 何晓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讨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