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低效一直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如何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锻炼,老师用最少的时间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呢?反思自己的教学,我特别注意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紧张有序的课堂节奏结合起来,做到有“张”有“弛”。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用心营造,点燃主动学习的热情
有这样一个故事深深影响了我:一位老太太来到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一些顽皮孩子们的追逐打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于是老人把孩子们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奖励就越多。等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结果孩子们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就再也不大声吵闹了。老人就是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快乐地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奖励玩”,而她通过操纵外部因素,从而约束了孩子们的行为。
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教学经验、教学智慧这个“外部因素”,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等“内部因素”,首先着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我尝试了如下的做法:
1. 多一点亲和力,卸载学生的心理压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初四学生升学压力大,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来接受新的知识,对于启迪思维尤为重要。在日常辅导和授课中,我特别注重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轻松愉快的笑容,来营造宽松和悦的学习氛围。例如:课前几分钟我都愿意与学生谈一些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增进情感交流。我的原则是亲近而有限度,严格而有尺度。多一些亲和力,舒缓了学生走进课堂的压力,学生才能放下包袱,学得轻松,学得投入。
2. 多一些关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我总是告诫自己:千万不要让学生感觉到“因为成绩好坏而受到重视或忽视”。很多待优生感觉自己成绩不好,成为课堂的累赘和多余,但在我内心看来,他们虽然暂时落后,但是一样是课堂的主角,不应该忽视每一个孩子潜藏内心的上进愿望和能力,他们同样需要鼓励和机会。每一个能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关注的学生,都会回报老师一个奇迹,多一份关心,多一份尊重,多一点方法,才能激发学生潜力。
3. 多一分理解,争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有人说“时间就是效率”,而我认为有效的时间才能产生效率,无效的时间只会适得其反。对学生来说,拖堂的老师是不受欢迎的,在教学中我一直把握这样的原则:下课铃响准时下课,绝不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不让学生带着消极情绪来上课。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学生发自内心喜欢的教师,不要让疲劳战术一点点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环环紧扣,力促课堂高效
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满活力的课堂则是教学环节衔接紧凑、学生思维高效运转的过程。在课堂教学方面,我坚持做到:
1.教学语言要严谨。数学是一门严谨学科,我一直要求自己,课堂上的讲解一定不能随意用口语,语言要简练、准确、到位。严谨的语言不仅使课堂紧凑起来,也提高了学生数学语言的科学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2.课堂掌控要有度。这要求我们对教材的掌握要十分的熟练,讲课时不用刻意地去想如何讲这道题,而是把精力用在随时关注每位学生的听讲情况,对于稍一分神的学生,能及时发现并提醒。我的课堂提问突然而且面向全体学生,较难的问题,挑优等生回答,简单的问题,挑待优生回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3.思维培养要跟进。初四面临中考,在平时的选题上,往往会直逼中考,但是有些考察能力的题目较难,容易打击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我们老师一定要循序渐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最近在讲授《圆》这一章时,几乎每道题我都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运动的观点来解题,由一道题引出3道、5道甚至更多的题目。在讲题时,不能就题论题,而要教给学生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规律、思维方法等。
4.成长平台要搭建。成功的课堂,不能缺少学生展示的时空,学生展示可以得到同伴的尊重和鼓励,而这是学生学习的不懈动力。我在课堂上尝试了人人争做优秀“小老师”的活动,把机会让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们养成了认真理清题目思路的习惯,老师也逐渐摆脱了“拼时间、耗体力”的疲劳战术。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想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相信我们的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