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追寻孩子心理的晴空

追寻孩子心理的晴空

作 者:吴彩玉 (广东省茂名市方兴小学 525000)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思维方式的变化,就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所以呼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我们应该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育人细有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随爱潜入学”。
一、教师要努力保持自己的良好心理状态,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其学识水平,工作态度,思想品德等均为学生所注意,所观察,并作为自己学习的楷模。因此,作为教师要对工作,对学生充满信心,不论是顺利,还是挫折,都一如既往地负责,耐心,热情地工作,决不动摇;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学生和蔼可亲,主动地用自己乐观、愉快的心境感染学生,使他们保持轻松、愉悦的心境;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对学生流露出信任,期待的态度,使学生产生“老师希望我有出息,也相信我能行”的印象,从而鼓励学生去积极地,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二、用爱施教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同,它更多的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绝大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大的问题,有问题的主要是极个别的,由于多种原因长期造成的。而且,学生通常把自己的心理问题隐藏在心,能主动向老师暴露心理问题的学生是不多的,鉴于此,作为班主任,从开学的一第一天起,就必须认真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有关情况,通过日常的观察,初步确定出重点的教育对象,在作进一步深入了解后,要制定出教育计划、方案和措施,循序渐进地进行和辅导。对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问题多数与关爱、理解、信任等缺乏有关。因此,要搞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老师必须用平等的态度、关爱的精神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而不能搞成思想品德般的说教或者心理卫生知识的讲解。我曾教过一个叫苏晓怡的学生,她是一个聪明、有画画天分的女孩。但到了下半学期,我发现晓怡同学上课总是走神,作业马虎应付,脾气也越来越暴躁。有一次,她的同桌不小心碰掉她的笔盒,她却对同学大打出手。看到她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我一方面找她谈话,一方面与她的家长沟通,了解情况。原来她家添了个弟弟,一家人的心思都转移到弟弟的身上,疏忽了她的感受,她因此觉得被父母遗弃,感到失落,故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脾气就变得暴躁起来。针对晓怡同学这种情况,我首先要求家长重视,配合教育,多给予她关爱。我照时间跟她进行了一次长谈,告诉她,她比弟弟多享受了父母十年的爱,父母是爱她的,只不过弟弟刚出生,要忙的事情太多,一时无暇顾及她而已。刚好那时班里要出元旦板报,我根据她画画的特长,把任务交给她,她和几个同学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我及时表扬了她。常常关心她的学习、生活,慢慢的,她又变得自信、开朗起来,有时还跟我分享她弟弟的可爱之处呢。
三、积极采取多种举措,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1.明理法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所谓明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教师在思品教学过程中,着重点在于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孩子的重中之重。如我从《品德与社会》课本中挑选《一张假币》《一颗棋子》《承诺值千金》几个故事,让学生讨论有关“诚信”方面的话题。这样,学生对做人要“一诺千金”和“言必信,行必果”等有了较深的理解,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国家与国家之间如果不讲诚信会有怎样的后果。
可见,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通过明理方法进行教学,在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2.陶冶法
和谐、愉悦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陶冶法就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创设优良的校风、设置成功教育的情境等等,使学生的身心于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我在工作中注意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参观访问、社会实践、专刊竞赛、资料搜集等活动,不但可增长学生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从而加强相互间的感情,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增进彼此间的信任,培养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自觉地提高了认识,分析各种现象的能力。学会全面地看待各种现象,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耐挫力,进步时不骄不躁,遇到挫折时不灰心丧气,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向着自己崇高的理想奋进。
3.激励法
为了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个性,在教学之余,我经常组织“班级之星”的评选。如“诚信之星”“阅读之星”“自强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环保之星”“友爱之星”等等,凡是符合条件的同学,都能得到一个相应的荣誉称号。这样,就在班级营造起了一种和睦相处、团结互爱、积极向上的氛围。久而久之,我们班的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习劲头更足了。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教师要在思品课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只要教师富有一片爱心和诚心,小学思品教学就一定能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机且紧密地糅合起来,在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