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思路初探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思路初探

作 者:斯郎绕吉 (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卡若镇中心小学 854000)

摘   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科学课程开始被重视起来,而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因此成为了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对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进行了分析,并从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等几个角度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

引言
小学科学课程不仅是科学基础教育的主要途径,同时还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能力提升与身心全面发展,因此,对于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小学科学课程以及其他各学科的教学目标都有了全新的定义,小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其教学工作的重心与核心目的已经不再是对学科知识内容的掌握,而是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得到经验的积累、能力的发展、素质的提升以及价值的建构。因此,课程资源作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条件,也必须要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更好的支持。同时,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执行者,其对于课程资源的利用也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小学科学课程资源也必须要适应教师的教学需求,且能够更好地为教师教学工作服务。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的需求对于课程资源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在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中,也必须要明确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主体性的课程开发原则,围绕教师与学生的需求来展开课程资源的开发。
(二)效益性原则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都必须要以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全面提升为最终目标,但要想让课程资源能够达到这一效果,则必须要坚持效益性原则,对各方面效益进行平衡并追求总体效益的最大化。首先,科学课程的学科领域较广,适合或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比较多,但学生与教师的精力却是有限的,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满足教师教学需求与学生学习需求的情况下对课程内容与范围进行精简,力求让学生与教师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学习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1]。其次,小学生在认知能力、生活经验等方面与成人有着较大的差异,而不同年级、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在这些方面也会有所不同,因此科学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同样要注意到这一点,选取更适合各年龄段学生能力、经验特征的课程资源。
(三)地域性原则
我国不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文化也十分悠久,这使得各地区大都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地域性文化与民族文化,而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则正是源自于这些地域性人文文化、自然文化以及民族文化。因此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坚持地域性的原则,对本地的地域文化特点与民族文化特点进行充分了解,并将其充分融入到课程资源之中。这样不仅更利于学生学习与理解,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理解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
二、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一)学校资源的开发利用
科学这一学科领域的内容十分丰富,因而小学科学课程资源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学校资源的开发上,教师需要从校园环境、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入手,从而保证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以及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开放性。在校园环境方面,教师可以将校园内的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如收集校园内的易拉罐、橡皮管等废弃物制作教学材料或直接代替教学工具,或是开辟生物园地、观察校园内的花草昆虫等等。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校园内的自然资源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在认识昆虫的课程中,就可以将书本中的昆虫案例改为当地常见的昆虫种类[2]。而在基础设施方面,首先必须要建立科学实验室,并配备显微镜、培养皿等基本的实验器材与教学工具,以便于学生通过科学实验对课程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与认识。其次,还需要争取学校领导以及教育部门的支持,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利用现有的各类资源进行科技图书馆、学校养殖园、科技教育基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学校的土地资源比较充裕时,就可以争取学校与教育部门的资金支持,进行校内养殖园的建设,养殖乌龟、蜗牛、兔子等动物或是向日葵、桑树等植物。
(二)家庭资源的开发利用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知识大多来源与生活,因此仅仅依靠学校资源很难保证课程资源的全面性,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也必须要将丰富的家庭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首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家庭中的电器、家具、各类生活用品乃至房间中的水、空气、阳光等都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同时也能够成为科学课程资源,因此教师需要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对此进行强调,鼓励家长引导孩子从中发现科学知识并进行积极的探索[3]。其次,家庭的资源虽然不如学校丰富,但家长同样可以通过种植或养殖动植物、购买科学教育书籍等方式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科学教育资源,此外,家长的生活经历与职业背景中也会包含一些科学元素,这对于孩子的科学教育同样会有所帮助。最后,学校中的部分科学教育活动同样能够在家中完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其复制到家中,开展类似的科学活动。
(三)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
信息时代下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要想对这些网络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一方面需要教师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严格的筛选,而在另一方面则需要学校在校园网络、电子图书馆、教学资源库、教学软件等软硬件设施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
(四)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
与其他方面的资源相比,对于社会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显然更为广泛,但难度也会更大。学校与教师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应将其作为学校、家庭、网络资源的补充,分析当前教学资源存在哪些不足或难以实现之处,并通过与社区科研或相关企业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在校外环境中开展科学活动。
结束语
总之,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具有直接的影响,而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则关系着科学课程的实际效果,因此,学校与教师必须要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起来,坚持主体性、效益性、地域性等多方面原则,并采取合适的开发利用策略,从而为小学科学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倩.小学科学课程《我们的地球》单元Flash动画资源的开发与教学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卓德才.开发课程资源  打造实效课堂——浅谈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新课程(小学),2013(11):13.
[3]于浩,蒲昕昕.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科学课,2010(0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