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作 者:斯郎拉姆 (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卡若镇中心小学 854000)

摘   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语文素养、习作能力、创新思维、语言表达与应用水平提升与强化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在实践教学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就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要求与小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实现问题的改善与处理,实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主要问题

引言
由《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及《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可知,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作能力是小学生所需具备与发展的核心能力。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习作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语言整体把握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重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问题的处理与解决,是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利于高效语文课程教学的构建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学生缺乏语文习作源动力
兴趣是小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源动力,兴趣的缺乏导致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低下,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习作教学活动中进行学习与训练。而研究发现,导致小学生语文写作源动力缺乏的原因有很多,归纳总结如下:第一,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观念影响较大,导致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死板,侧重于写作技巧与方法的传授,从而使小学生作文缺乏童真,“照搬抄袭”、“脱于实践”、“同质化”等现象严重[1]。第二,在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未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培养目标的制定,从而大致习作教学目标超出小学生现有水平,加大学生学习难度,长此以往降低了学生习作学习自信心与积极性,甚至产生厌烦心理。
(二)小学生语文习作素材与经验缺乏
习作经历与社会经验不足是小学生存在的普遍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例如,只有准确掌握字词的意义与应用方法才能对习作中的修辞方法、表达形式、文体结构等具有准确的认知与了解;只有知道人物形态描绘与人物性格的关联性,才能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只有知道花开百样,才能描绘出花多姿多彩的形态……而现阶段在语文习作教学中多数教师并未认知到知识、素材、经验积累的重要性,制约了写作教学的优化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性、生活性不足
仿写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具有积极影响作用。但是,在实践研究中发现,多数教师在应用仿写法进行学生习作能力训练时,并未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在仿写中进行创作,而是单纯的提供例文要求学生进行例文仿写。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仿写本质意义,使小学习作出现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学生情感无法在文章中得到发挥,使文章如一潭死水没有生气与活力。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问题处理与改善对策
(一)树立正确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想说、敢说”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在明确认知习作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并以理念为指导(包括“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学生区域发展”、“个性化培养”等)确定科学教学目标与培养方案,保证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与科学性。例如,在关于“动物描写”习作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所具有的优势,通过动画、图像、音频为学生展示动物的形态、生活习性,从而提升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对动物的认识,激发学生习作兴趣[2]。与此同时,教师可设置趣味性、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想像,并让学生以口语的形式进行表达,实现学生在习作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参与,让学生敢说敢想,并实现由“说”向“写”的有效转变。
(二)注重基础培养与能力强化,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为保证学生“有话可说”且表述清晰、有理有据。应注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习作能力的强化与培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将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进行有效连接,让学生在课文阅读、课外阅读中将遇到的名言名句、好词佳句、典型修辞说法等进行记录与记忆。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生活实践活动中,将遇到的“趣事”、“乐事”、“新奇的事物”等记录下来并与学生进行分享;或组织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如故事会、影片鉴赏、夏令营等用以实现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加深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的认知、体验与感悟,从而保证学生习作过程有话可说,并实现自身文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灵活应用多样化教学方法,让学生“言之有物”
思想情感是文章的灵活所在,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应尊重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引导学生将所思所想以书面形式进行具体、真实的表达,从而提升小学生文章活力[3]。例如,在以“种子的成长”为话题进行作为写作时,教师可采用多样化方法进行引导,实现学生情感的启迪、思维的调动、能力的培养。如,利用多媒体,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将某一植物种子生长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提升学生事务认知能力;构建生活实践观察活动,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种子种植,并记录种子成长过程;借助图画书,以故事与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想像力。与此同时,通过教学引导,让学生知道“详略得当”、“情景结合”、“层次分明”,从而实现学生习作能力与水平的提升。
结论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检验与提升小学语言理念、表达与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小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习作源动力的缺乏、写作素材与经验的短缺、习作创新性与生活性的不足始终是影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对此,在提升教学高质、高效、高水平、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应采取行之有效的问题进行处理与解决,让学生敢思敢想、想说欲说,并有话可说、言之有物。
参考文献
[1]张欣屏.唤醒学生将生活入文的意识——浅谈对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点滴认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4):59.
[2]戴云萍.作文,让孩子的生活说话——叶圣陶作文教学理念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指导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4):130.
[3]赵芳.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泉——试谈小学语文高年级生活化写作教学的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