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内容及其有限性分析

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内容及其有限性分析

作 者:钟惠平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三大货币政策的定义、内容及其作用机理,并对三大货币政策进行有限性分析。
关键词:三大货币政策;再贴现率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二采区“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倾向。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即我们所称的三大法宝,包括: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再贴现率政策,商业银行或者专业银行用已办理过贴现的未到期的合格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进行贴现时所支付的利率。再贴现政策分为两类:一是长期的再贴现政策,又分成两种:第一种是抑制政策,即中央银行在较长的时间段里,采取较高的再贴现率,提高再贴现成本,抑制资金需求,收紧银根,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第二种是扶持政策,即中央银行对较长期的再贴现率规定得较小,减少再贴现成本,使得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增加,放松银根,增加货币供应量。二是短期的再贴现率政策。中央银行根据市场上短期资金供求状况,随时调整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以及超额准备金数量。
再贴现率政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调整。当市场上资金供给过旺时,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使得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增加,货币供给量减少;当市场上资金供给不足时,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短期成本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效果是有限的。第一,中央银行有调节再贴现率的主动权,但是是否进行再贴现、进行再贴现的数量多少的主动权集中在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手中。如果商业银行有其他融资手段,中央银行就不能有效控制货币供应量。第二,再贴现率的调节效果是有限的。在经济繁荣的时期,即使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不一定会下降;在经济衰败时期,经济不紧气,即使中央银行调低再贴现率,商业银行也不一定会增加再贴现的需求。第三,再贴现率如果经常调整,那么市场利率也会经常随之发生波动,使得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不能全部放贷出去,必须按照法定比率留存一部分作为随时应付存款人提款的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存款中有一部分要作为存款准备金,那么商业银行放贷的基础货币数量减少,货币供应量等于基础货币量乘以货币乘数,货币乘数也减少,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当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用于放贷的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乘数也增加,导致货币供应量上升。第二,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只能是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商业银行的其他资产不能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第三,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础。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有限性在于:第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弹性小,哪怕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很小,都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巨额变化,引起经济的巨大波动。其调控的力度猛烈,时间短,见效快,且影响面大。第二,由于调控力度大,中央银行若是经常变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使得商业银行感到无所适从。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是目前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控制货币供给量常用的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可分为广义的公开市场业务和狭义的公开市场业务。广义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在一些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国家,政府公债和国库券的数量有限,因此中央银行除了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外,还买卖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担保债券、银行承兑汇票等,以达到调节信用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所谓狭义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主要买卖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发行量大,且流通范围广泛,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只需买卖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就可以达到调节信用,控制货币量的目的。
当经济处于过热时,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公债和国库券以回笼货币,使货币流通量减少,导致利息率上升,促使投资减少,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当经济增长过慢、投资锐减不景气的状态时,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放市场,使货币流通量增加导致利息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增长,使总需求扩大。
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的有限性在于其要求的成熟的金融市场和金融环境。第一,整体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居民手持现金较多。第二,市场经济成分较高或是开放的、发达的准市场经济体制。第三,金融市场机制较为完善,金融市场上有较齐全的证券种类和一定数量规模的证券。第四,信用制度较为发达,要有普遍使用支票等票据的习惯。
公开市场业务与再贴现率政策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相比,具有如下优势:一、主动性强,中央银行可按照自己的意图,将货币供应量控制在自己期望的规模内。二、影响面广,公开市场业务作用对象更为广泛,包括金融机构,政府,企业,个人。三、弹性大,公开市场业务可以随时调整证券的买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