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国内外对会计确认的概念都有不同的看法,国外较为普遍接受的是最初FASB提出来的会计确认概念,而国内最近由流行两种说法,一种是把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区分开,另一种则认为会计确认应当包含会计计量。针对这两种观点,笔者试通过将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FASB对会计确认的概念理解与国内学者与专家对会计确认的概念理解相对比,得出会计确认应当与会计计量区分开来,并基于此,本文试论述会计确认的概念。
关键词:会计确认;会计准则;公允价值
引言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开始关注起会计确认的概念,开始区分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认为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会计信息的录入需要通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来完成”。但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会计确认具有登记入账的含义,因此认为会计确认应当包含会计计量。为了探索会计确认是否真的包含会计计量,或者说会计确认是否真的与会计计量应当相区别开,笔者试论述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的概念来对比,进而得出会计确认应当与会计计量相区别的结论。
一、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的概念
(一)FASB对会计确认的定义
1980年,FASB首次对会计确认做出了如下的定义:“确认是将某种信息正式纳入会计程序进行记录或者将其列报于财务报表的过程”。随后,在1984年,FASB发布CON5,提出:“确认是指将某种信息正式纳入会计程序,列入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进行记录或者将其列报于财务报表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同时使用文字和数字描述某一项目,并将该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的总计金额之中”。由此可见,FASB对会计确认概念的定义主要是指明会计信息能否纳入会计信息系统,并且还要对其进行会计计量;其次,将要纳入的会计信息还需要考虑如何在报表中列报。
(二)会计计量的概念
《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5 辑》的第3段指出,会计计量是指对于即将入账的会计信息,基于某一种测量的理念,采用某一种计量尺度,进行量化赋值,从而得出货币金额的过程。换言之,会计计量是指对于要入账的会计信息,依据我国的会计准则,采用货币单位计量的方式来进行记录。
二、关于会计确认概念的反思
从FASB对会计确认的定义来看,FASB将会计计量归为会计确认当中,认为会计确认还有一个用数字来描述某一项目,换言之,即会计计量。笔者认为,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应当是并列的基本程序。另外,国内学者和专家有提出再确认的概念,笔者认为会计确认概念无需要衍生再确认概念。
(一)会计计量并不从属于会计确认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会计确认为“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与财务报表”。这句话没有明确指明确认的条件是否包括是否需要确认金额,但是,从实务做账过程的逻辑上来说,会计人员在将原始凭证整合信息并填制记账凭证之时,需要对所需要做的会计分录、会计科目和记账方向等进行思考,来确认该张记账凭证应当如何填制。在完成这步骤之后,整张记账凭证基本完成,最后一步,仅为将发生或预提的金额填列即可,而这步没有涉及会计信息是否需要计入,何时计入,计入哪个科目,应当为一个独立的程序。另外,即使没有对会计信息进行会计确认步骤的思考,同样也可以通过会计计量的程序对原始凭证上的金额进行提取。故而,会计计量并非从属于会计确认,会计确认也不应当包含会计计量。
(二)会计确认无需再确认
在部分观点中,认为会计确认应当分为几个步骤,会计初始确认和会计再确认。也有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三个步骤的说法。两种观点的始末实际上都是将会计信息确认直到披露到报表的过程。而实际上,会计确认的概念就已经包含了披露到报表,会计确认包含会计记录的确认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确认。从企业多财务信息的管理层面来看,企业的管理制度在开始时便制定完成,那么会计信息的记录与披露的整个流程也就确定下来了,即一旦完成最初原始凭证确认并且记录到记账凭证当中,那么最终汇总到报表的信息实际上也是直接生成的,并不需要再进一步对已记录的会计信息再进行其他确认程序。另外,从国际交流的角度并结合上面FASB所提出的会计确认的定义来看,FASB并没有提出会计再确认的概念,国外大部分的观念中也并没有提及再确认的概念,那么中国提出的再确认概念,可能会造成沟通上的障碍。从简单与复杂的角度来看,一个名词能否被人迅速接受,其定义应当简洁明了,会计确认从古至今,概念已经相对清晰明了,再引入再确认的概念只会更加冗余。基于以上的讨论,笔者认为,会计确认的概念已经相对成熟,没有必要再引入再确认的概念。
三、结束语
从以上对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概念的分述与比较,可以得出结论,会计确认并不包含会计计量。另外,通过分析FASB与中国学者与专家所提出的会计确认相比较,可以分析出会计确认的概念。总言之,会计确认可以用记账凭证,即会计分录来解释:会计确认主要是解决会计分录三要素中的两要素,即借贷方向和科目。换言之,会计确认是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交易或事项要不要进去会计信息系统(依据的是确认标准);第二,何时进入(依据的是两则);第三,进入何种科目(依据的是要素定义);最后,记账方向(依据的是借贷记账规则)。因此,笔者认为,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应当为两道程序,先进行会计确认,再进行会计计量。
参考文献
[1]周华,戴德明.会计确认概念再研究_对若干会计基本概念的反思[J].会计研究,2015( 07) .
[2]葛家澍,刘峰. 论企业财务报告的性质及其信息的基本特征[J].会计研究. 2011(12).
[3]冯淑萍. 弘扬优良学风 认真研究中国会计问题[J]. 会计研究. 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