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完善,各种新媒体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网络平台有:资源丰富、信息及时、平台开放空间虚拟等特点,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校的学生们。也正是因为各种多媒体的流行,我校的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表达言语、进行沟通交流,渐渐地,互联网成了大多数我校学生交往的平台。在这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网络十分的依赖,价值观也受到了影响。所以本文通过对高中德育教学的研究分析,探讨如何在新媒体的时代下完善德育工作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普通高中;德育工作
一、德育工作的现状
(一)缺少对学生的关注
很多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大多数老师都认为自己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可能不适应,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说,老师要有亲和力,才能和学生以朋友的身份相处。只有尊重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学生才能听从老师的建议。
(二)学生缺乏锻炼
很多德育教育工作者,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过度关注学生,这也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实际上就是对学生不放心、不信任,老师应该学会放手,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小任务。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并不是不管教学生。要知道班级的很多事物还是由老师定夺的,班级的战略目标,整体思路等等。都是由老师决定的。如果给学生不止一些简单的任务就能减轻老师的负担,也能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性。
(三)方式不科学
很多时候,老师的管理教学方法都不够科学。例如,很多老师都把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这种思想过于片面,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道德就高,成绩较差的学生不一定道德败坏。这种教学方式会影响到一部分学生的发展。无论学生的成绩,怎么样都应该给予关。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要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鼓励他们给予他们自信心。
二、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进行德育工作
(一)善于利用网络文化
在网络化的信息时代,我校的老师们应当紧跟时代步伐,通过网络文化的合理应用来突破传统的教育法。网络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老师可以根据网络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最新动向,并且能够在放假后与多个学生同时进行交流。通过网络进行德育教学所体现出来的效率也就显而易见了。除此之外,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分享一些社会事件。要观察学生的言语特点,帮助学生正确解读社会舆论事件,而不是随大流。因为在杂乱而大量的信息中,部分学生难以分辨信息真假及价值高低,这就需要老师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重要作用,实时判断和分析时政,将学生的视线从各种不良信息中转移回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在德育教育的工作中,要求老师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来使我校的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接受并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保自我教育不偏离党的正确方向。学校应当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构建更多的展示平台,充分表现我国先进思想的优势,逐渐为我校的学生渗透自我教育,学会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并且能够通过自我教育辨别社会的各种思潮,这才是德育教育的应有高度。
(三)加强对学生的管制
每一个组织都应该有相关的制度,这些制度也是规范人们行为道德的标准。所以说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要制定规章制度。既要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要规范每一个学生的行为。因为一个高中班级人数很多,老师要管理的事务繁杂,如果要想解决好每一件事情,就要制定制度。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发掘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特点,关心照顾每一个学生。
除此之外,还要完善的管理制度,这是为了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这过程中,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制度。这样有罚有赏,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不能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不准打架斗殴等等。这些相关的制度都可以随着德育教育深化,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1]
(四)尊重学生思维
首先学生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这样才能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老师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做好优等生的培养工作,鼓励中等生进步,积极的转化差等生。还要经常举办一些课外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性。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这样也能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例如一些篮球足球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等等。这样学生的精神层面得到了满足,业余生活也变得非常充实。心情好了,心理就会建康。[2]
(五)言传身教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模仿老师的行为。例如一些老师上课吐痰,说不雅的口头禅之类的。学生就会无意识的模仿,认为这些事情都是对的。所以说老师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什么才是高素质的老师呢?无论是私下还是课堂上都非常有修养。这样的老师也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听从老师的教诲。以师德影响学生,做好德育工作。[3]
结论
综上所述,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玉屏民族中学的教育工作者也必须不断革新自我教育方法,才能够让德育教育的真正价值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朱启涛.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网络时代学校德育的使命[J].中国德育,2010(05).
[2]靳敏.网络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不确定性挑战及其调整[J].教学与管理,2012(05).
[3]常丽青.网络对中职学校德育的机遇与挑战[J].科学大众,2011(2).
作者简介
罗仕来,男,贵州省玉屏民族中学,高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