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试析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与体系构建

试析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与体系构建

作 者:刘 强1 丰效辉2 (1.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 236000 2.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 235000 )

摘   要: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对于学生而言主要是让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使得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自主发展能力、社会参与积极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做出贡献,达到真正意义的高效数学课堂。
关键词:数学素养;课堂教学;内涵;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对高中教育而言,人们关注的焦点已经由学生能否考取优秀院校,逐渐过渡为对学生综合实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从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培养策略入手进行探究。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典型特征
数学核心素养从本质上说并不是单向的、概念化的理论和模式,它是和高中生的身体、心理和思维发展状况紧密相连的一种内在品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时应该秉承长远目光和科学态度,在融合和创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空间,也就是说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潜藏在每一次的具体数学教学活动之中。另外,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载体具有抽象性特征。学生仅靠一朝一夕是不能完全推导和理解数学理论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尊重和客观地认识到学生的思维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认识到数学核心素养载体的抽象性,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步调完成数学学习,逐渐地形成数学核心素养,更加自如地应对高中数学学习。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函数相关知识的时候,对函数的思想理论了解得很不透彻,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在自身思维意识和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中一直缺少数学思维的渗透和锻炼,导致其在理解函数概念的过程中囫囵吞枣,影响和阻碍了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和教学进度的开展。
二、数学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
1.宏观融合,强化数学文化熏陶
数学文化从宏观视角探讨数学学科内在的本质与发展变化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数学文化的熏陶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数学文化具有知识价值、理性价值、智力价值、美学价值,可利用数学符号、公式、图形等的简洁美、对称美帮助学生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分析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数学问题。数学文化不仅包括数学显性知识及其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包含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等隐性的东西,当数学由数学的精神、知识、思想、方法共同构成时,从数学知识的获取到数学方法的提炼,从数学思想的感悟到数学精神的弘扬,数学文化的这些价值将丰富数学教育的内涵,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2.微观贯通,联结数学理性思维
实现核心素养在各学科各学段的垂直贯通是非常必要的。就数学学科而言,数学核心素养离不开数学理性思维。数学理性思维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体验、经历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理性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理性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在哲学上,是运用理智的能力;在社会学上,是能够辨别、判断、评价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特定要求的智能;在数学上,是通过逻辑的判断、推理等活动获得结论的理性认识。无论是对判断、推理等活动的理性认识,还是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这些都需要潜移默化地领悟,并且具有普遍的、终身受用的价值。数学理性思维不只是静态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不是解决某个问题的简单方法,而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的思维模式。数学理性思维之于数学内容,是数学核心素养的灵魂,始终贯穿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之中,缺少数学思维的数学核心素养如人无灵魂,黯然失色,只有在数学理性思维的指引下,数学核心素养才会产生价值和意义。
3.整体落实,同步数学课程改革
从国际数学教育发展趋势来看,许多国家都将数学核心素养视为课程设计的关键因素,并在其指引下,制订新的课程标准,发动数学教育变革。受国际教育潮流与本土现实需求的影响,数学核心素养必然要落实在数学课程改革中。传统的数学教学受制于应试教育,教学中更多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价值取向,忽略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强调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获取更高分数,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与主体性。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影响下,数学课堂开始从“以知识为本”逐渐转向“以人为本”,学生的主体性受到教师的关注,数学核心素养也逐渐地蕴含于教学之中,得到一定的落实。例如,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出现了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等十个数学核心素养,这些数学核心素养都适应了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目前,高中课程标准也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来进行修订的,课程标准修订的取向,标志着数学课程改革已经从关注知识技能走向关注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趋势。
4.划分水平,完善教学质量评价
数学核心素养的阶段水平与数学素养的层次化水平有关。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的动态系统,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层次水平。因此,有必要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划分数学核心素养水平,制订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与标准,开发合理的评价工具。《意见》明确指出:“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例如,对于“数的认识”,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够借助现实中的实际情境,感受大数并对其估计;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经历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借助有效的评价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认识数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抽象。
结语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行、高中数学不断和国际接轨的情况下提出的新概念,对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意识的增强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使学生既能掌握数学知识,又能提升数学素质,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2016.
[2]邵文叶,崔美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