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中生数学成绩提前两极分化现象的解析

初中生数学成绩提前两极分化现象的解析

作 者:吴寿光 (安徽省太湖县大石初级中学 246400)

摘   要: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愈演愈烈,并且两极分化开始提前出现,通过对数据分析可知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以及教学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等采取措施让这种现象对学生的影响降到最低。
关键词:初中数学;两极分化;提前;原因;对策

引言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所学的数学知识也在不断地加深,同时两极分化的现象也会逐渐凸显。目前,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比小学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有明显的提前和加重的趋势,并且后进生在全年级所占的比例数会越来越大。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分析了农村初中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并就如何推迟和减小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对策。以有助于今后更好地开展农村初中数学课程的教育教学。
一、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
(一)初中生数学基础知识不牢固,数学能力有待培养
首先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少小学生由于刚开始的时候没有认真学习或者本身数学能力不足导致数学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因此,步入初中以后,由于数学难度的增加和数学知识面的拓宽,更加跟不上数学学习的步伐。其次,在刚刚步入初中的小初衔接的阶段,初中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更加突出,系统性也比以往更强,数学教材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数学知识前后衔接得比较紧密,只有在前面的知识掌握得比较熟练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后面所学的数学知识。另外,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技巧和技能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对初中新的数学知识的接受和消化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初中生如果对以前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内容不能够达到规定的要求。就很难继续以后的数学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突出。
(二)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意志薄弱
我对我校初一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抽样调查表明,80名被调查学生中,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有1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0%;现在开始有点兴趣的1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5%;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软弱的有4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1.3%。调查结果显示,对数学的学习不感兴趣的初中生相应的数学成绩也比较差,相反,越是对数学学习感兴趣的初中生,其数学成绩也比较突出,这说明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和该学科的学习成绩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学习兴趣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意志的主要动力。对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中数学和小学的数学课程相比,不仅难度增加了,而且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逐渐以培养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独立思考意识以及数学解题思想等习惯的养成。但是,不少学生却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脆弱的学习意志,遇到难题缺乏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信息不足,因此,学习意志比较薄弱。
(三)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与初中数学的学习要求不合拍
初一年级是产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比较快并且也比较明显的阶段。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个体发育不均衡导致学生对新知识和新的数学思想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别;另一方面是因为,初一年级正好一个有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想比较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过度的关键时期,而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有的学生过度得比较快一点,而有的学生则在初一年级的较长一段时间内才能够适应过来。另外,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应该学的数学知识没有掌握,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谈不上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了。
二、推迟和减小初中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有效教学对策
(一)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兴趣,并同时增强其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也是推动初中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最佳动力。对数学知识有了强烈的兴趣才会有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才会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可以通过让学生主动参加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形式培养并强化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使其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也可以运用对课堂教学的分层设计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激发初中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还可以通过创设科学、合理的竞赛环境,积极将趣味数学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提升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等。
(二)强化初中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巧妙学习并掌握数学学习思想和方法
有的后进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上花费了大量的功夫和时间,但是并没有收到较好的学习成绩,这就是对初中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非常不适用的重要体现。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发挥对学生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教学生的数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适时的反思学习过程,总结经验,不断改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写学后感想;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理会学习的重要性;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正确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怎样课前预习、怎样认真听课、课后怎样复习等。
(三)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合力。
孩子的学习不是独立能力完成的过程,对孩子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教育。教师要学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的过去和现在,更要对孩子的将来有规划。初中阶段的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帮助他们成长,所以教师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和老师一起为孩子学习、生活进行指导,帮助孩子解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困难,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良好的情感氛围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认知的过程中会伴随着相应的情感,因此人们的情感和人们的认知过程是存在着密切联系的。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样伴随着情感的渗透。初中生很多时候并不是从理性上考虑到数学学科知识的重要性而去学习它,初中生对数学学科学习的主动性往往是取决于对对该学科的兴趣以及对该学科授课教师的喜欢,因此,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新龙.对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的探究[J].新课程·中旬,2016(10)..
[2]魏俊华.初中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J].都市家教月刊,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