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油画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油画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作 者:段孝群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实验小学 266109)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油画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提高学生的兴趣,让每位学生真正喜欢油画课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对油画课产生兴趣呢?这是每一位老师都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小学油画教学实践中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例如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情感的培养、对学情的分析不足以及教学与评价分离等。并针对现实问题阐述了应对策略,以提高小学油画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油画教学;兴趣;教学质量

一、小学油画教学问题分析
(一)专注油画知识和技巧的教授,忽视学生情感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教授,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不能做到这一点。在小学油画课上,更多的教师采用的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方式教给学生,着重对书本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能够有一个最大限度掌握。其次,在学生对书本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会在实践课程上给学生讲解绘制油画的各种技巧,并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将绘画技巧从简到难一一指导。这种教学方式看似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是仔细斟酌的话就能发现一个巨大的局限,即整个过程没有关注到学生情感的问题。某位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发现之后只是进行简单的提醒,并没有深刻思考背后的原因;学生的绘画水平没有明显提升,教师只是将原因归结为学生上课没有注意听讲,课下没有认真练习,却没有认真反思过学生到底喜不喜欢这门课?喜不喜欢老师?对油画课到底感不感兴趣?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到油画课的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不足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中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指的是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对学生已有的经验、学习特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了解。[1]小学油画教学中,进行学情分析首先有助于教师编制合理的教学设计,进入进行科学的教学实施;其次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结合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教学,对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实际上小学油画教师在教学中的学情分析是远远不足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以自身的经验作为对学生了解的基本导向。认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基本都是某个样子的,或者认为某些知识和技能是最基本的,学生应该都不能理解。这种教学仅凭自身经验进行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是陷入了“想当然”的经验主义,实际上取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二是用教材分析取代学情分析。只为“教”而“教”,过分关注教材,没有把眼光放在学生身上,认为只要将教材分析透了就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很不可取,这种狭隘的教学观念实际上是“本本主义”,其不仅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对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三是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相互割裂。主要表现为不能讲学情分析的结果与教学设计和实践结合起来,陷入了一种形式主义。
(三)教学与评价相互分离
小学油画教学所用的评价方式大都属于传统的纸笔测验形式,理论知识的考核就是简简单单地让学生答一份试卷,或者让学生交一份油画来测验学生油画绘制技巧的掌握情况。教学是教学,评价是评价,二者成为相互割裂的两个部分,教学评价实际上取不到促进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作用。一方面这种评价方式仅仅将教学评价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用评价结果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却忽视了教学评价和教学以及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教学与评价分离的现状并不符合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的要求,长此以往,必将成为阻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此外,这种体制下的学生很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并不能让学生对油画课真正感兴趣。因此,必须改变教学与评价相互分离的现状,让学生在教学评价中了解自己的现状和应该达到的标准,让学生真正对油画产生兴趣。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从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情感
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方法,或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智力水平,还取决于什么样的教学心理氛围。心理氛围指的是存在于一定的群体里,某种隐含的、突出的、稳定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说是在群体之中占优势的某种态度与情感的综合体现。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心理氛围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即潜在性、优势性和稳定性。因此,我们可以为教学心理氛围下一个定义,即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营造的课堂心理环境。心理学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以及保持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最佳水平,让学习更有效果”。[2]相关教学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地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教学心理氛围,给予每位学生足够的关爱,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情感,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亲近老师,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了解,建立一种更加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整个心理气氛建立的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以饱满的热情去影响学生。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情感基础,进而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技能培养。
(二)注重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小学油画教师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求水平进行分析。
 1.经验分析法。经验分析法是教师进行学情分析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自身的教学经验为基础对学情进行分析和研究。这种方法强调的是教师的经验,在油画教学中,教师可以依靠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深入地分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应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有相关的理论支撑,否则很容易陷入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的误区。
2.观察法。观察法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对象、教育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式。这种方法要求油画教师在教学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外在行为和非外在行为,还要在课下时间经常和学生接触,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态度。在观察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其次观察与记录要客观全面,尽量避免主观因素和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最后对观察结果的分析要客观、科学、规范。
3.资料分析法。油画教师可以分析的关于学生的资料包括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作业、试卷等等。这些书面资料都能给教师提供关于学生比较详细的基本信息,例如:学生家庭背景、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生的学习态度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置特定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考查。
4.访谈法。访谈法是了解学生最直接的途径,访谈对象可以是学生自身,也可以是学生的家长、朋友等。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在访谈前教师必须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首先要确定自己想要了解学生哪些方面的信息,然后根据访谈目的设置访谈问题;其次要选择合适的访谈地点,访谈地点一般要安全、安静,避免有影响访谈对象因素的出现,保证访谈可以顺利进行;最后要利用多元的分析方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以保证分析结果的科学性。
(三)教学与评价相结合
教学与评价相互分离是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传统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教学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寻求一种先进的评价方式,能够将教学与评价相互结合,可以在教学评价中促进教学与学生的共同发展。[3]小学油画教师可以使用表现性评价对学生进行考查,表现性评价指的是教师让学生在一个真实或者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一个新的问题或者是创造一个东西,以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问题解决、团队合作、批判性思维等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表现性评价关注的是评价过程,其目的是促进教学和学生的发展。简单地介绍一下具体做法:教师首先拿一副比较优秀的小学油画作品在课堂上让学生来鉴赏,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出优秀油画具有哪些特征,例如优秀油画作品可以在思想内容上引起观赏者的共鸣、陶冶人的情操、产生审美作用等;在绘制技巧方面,手法比较细腻等。依次进行其他质量的油画欣赏,然后和学生一起按油画的质量制定出一个分级,即优秀,良好,合格,糟糕。之后让学生在同样的几个方面评价自己最近一次所画的油画属于哪一个等级。这样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既能让他们定位自身的油画水平,也能明确自己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教师在表现性评价中也能发现教学中的很多问题,以此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结语
无论是小学油画教学,还是其他科目的教学,学生兴趣都应是每位老师重点关注的方面。就目前来看,在小学油画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关注度还远远不够,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对油画的兴趣,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油画作品中,用心去体会油画绘画的过程,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文杰,鲍建生.“学情分析”:功能、内容和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2013.09:53-57.
[2]巴班斯基.教学过程之最优化[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64.
[3]李雁冰.走向新的课程评价观[J].全球教育展望,2001.0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