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爱,打 开 心 灵 的 钥 匙

爱,打 开 心 灵 的 钥 匙

作 者:马黎明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第三幼儿园 653100)

摘   要:爱孩子就是教育孩子的前提。许多优秀幼儿教师,之所以取得优异成绩,共同的一条经验,就是他们对幼儿具有高尚纯洁的爱。教师对幼儿的爱,对事业的爱是打开幼儿心扉的金钥匙。教师爱孩子,孩子才会接近她、信任他,孩子的心情才能舒畅愉快。
关键词:爱;心灵;钥匙

一、问题的发现
记得两年前,我接小二班。第一天上班我就发现班里有个小男孩,不停地大哭大闹,同伴无意的轻轻触碰,他也会吓得大喊大叫,这样持续了2个多月,我和其他两位老师想尽一切办法,也是成效甚微。有一次,饭前我请小朋友去洗手,他像没听见一样纹丝不动。我走过去轻轻地拉着他去洗手,他像见了什么可怕的东西似的,吓得直叫。这是怎么回事?通过家访,了解情况得知:他叫沈靑,是一个性格古怪、孤僻的孩子,从早到晚不说一句话,不参加任何活动,更不与小朋友交往,随时只想拉着我的衣角。我们想过各种办法帮他适应集体,吸引她参加活动,但头疼的是都没成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幼小的孩子有如此特殊的表现呢?
二、问题的症结
孩子从小大部分时间都由母亲带,对别人的轻轻触碰很敏感,而且他很怕生,每到人多的地方就会不自信,缺乏安全感。随着年龄长大,他越变越内向,除了父母,不愿与任何人接触。刚送幼儿园的时候几乎天天大哭大闹着不上幼儿园。曾经带他去过几家早教机构,那边的老师说孩子患了感统失调症,妈妈边说边流泪,很担心她这样到了小学怎么办?
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分析这是个早熟而敏感的孩子,并安慰他的妈妈,感统失调症需要特殊的检测,不是一般人能下的结论,不能过早地给孩子贴上这个标签。
三、解决问题的尝试
对于这个性格行为特殊的孩子,我下决心帮助他尽快的走出来,快快乐乐地上幼儿园。
措施一:多与孩子交流。平时我找机会跟他多说话,耐心地给他讲故事,创造各种条件让小朋友跟他玩,尽量拉着他的手参加他看上去比较喜欢的区域活动。他非常喜欢帮我做事情,因此我就常常请他拿个东西,擦擦桌子等。一个月过去了,二个月过去了,虽然他还是不说话,但从他的眼神里我明显地感觉到对我的信任和依恋。有时候高兴了,他会以点头和摇头回答我的话,有时候还会对我微微一笑。我认为这是非常正常的反映,这么长时间几乎不与外界交流,她当然需要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
措施二: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到“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也正如我国的成语"心灵手巧"一样,说的是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手巧才能心灵,心灵才能手更巧。我常常鼓励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帮助别人。如取放教具、做值日生、扫地、擦桌子、等。
措施三:多鼓励孩子。自信的根源来自于成功的体验。孩子常常不自信,每次学一个新本领,他总是说:“老师,我不会”,不是坐着不肯动手,就是躲到一边。有一次,幼儿园的午睡起床铃声换成了我们幼儿园的园歌,播放2次后,他居然能跟着唱出来,而且音准很好。有了这个发现,我请他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进行表演,刚开始,他死活不肯,在我和小朋友的鼓励下,扭扭捏捏地上去了,最后终于完整地唱完,我奖励他一颗小贴星。据后来他妈妈说,这颗小贴星是他的心肝宝贝,每逢家里来客人,他都要拿出来炫耀一番。从此以后,他能积极参加每一项活动,变得活泼开朗。
措施四:创造机会,鼓励他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不要害怕出错或做不好。如画不好画时,我应鼓励他说:“你能画好的,再画一遍怎样?”我们鼓励他“你能画好的”他会有信心越画越好,试想爱迪生假如母亲阻止他用自己的身体孵小鸡,从而打击他强烈的实践探索的愿望,哪会有我们现在的电灯呢?
措施五:家园配合。我又进行了一次家访,了解到她母亲是全职太太,没有上班,很善于学习,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很用心,每天一有空就陪着孩子画画、讲故事、做游戏。我建议他的爸爸妈妈找一套蒙台梭利教具,让孩子多动手、动脑,学会思考,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大人。那年冬天,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配合下,他逐渐喜欢参加各种活动,愿意主动和小朋友玩,举手回答问题,变得越来越活跃、积极。放寒假时,我担心长长的假期会对她有影响,特别嘱咐她父亲要注意多带他到其他小朋友家去玩。开学第一天,当他穿着漂亮的新衣服跑进教室大声说:“老师新年好!”时,我知道自己成功了,心里溢满了做老师的自豪感。
四、反思与思考
1.爱孩子就是教育孩子的前提。许多优秀幼儿教师,之所以取得优异成绩,共同的一条经验,就是他们对幼儿具有高尚纯洁的爱。教师对幼儿的爱,对事业的爱是打开幼儿心扉的金钥匙。教师爱孩子,孩子才会接近她、信任他,孩子的心情才能舒畅愉快。几乎每个班里都会有这些心理、性格或行为特殊的孩子,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用爱心呵护,用耐心感化,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影或改掉一些坏习惯。
2.孩子尽管年龄小,但有自己独立的意识与判断,教师应首先把幼儿看作一个有独立意识与判断的人,善于把握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从尊重理解的角度去施教,启迪孩子的良知和爱的意识,让她们感受到被关心的愉悦。幼儿是人,是完整的人,教师应该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幼儿,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正当的行为。对偶尔犯错误的、长得不引人喜欢的、智力发展缓慢或有不良习惯的幼儿,不应歧视和嫌弃他们。相反,教师更应以加倍的感情去亲近他们、鼓励他们,对他们耐心、细致的施以爱的教育,使相信自己,从而体验到快乐和自信。
3.充分发挥家园双方的作用。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家庭和幼儿园任何一方面的事情,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应加强双方的沟通、交流,通过共同的努力对孩子的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