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略谈怎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略谈怎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作 者:焦蜊钠 (甘肃省庆城县陇东中学 745100)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学习,互动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有放开学生的手脚,宽容学生的过失,设法激发学生的活力,才能让学生展示自我、增长智慧、提升能力,才能使课堂因师生互动而异常精彩,才能使语文课堂真正的“活”起来。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课堂;师生互动

一堂有效且精彩的语文课,应该是学生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善于思考的大脑从中找到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的过程;是师生交流、沟通,共同推动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增长智慧,形成能力的有机交互过程。
正如,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所说:“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活”起来,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有效而且精彩呢?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
一、放开学生的手脚,让课堂成为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
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课堂上,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宗旨,让学生从心理上彻底放松,敢于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如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根据课堂的互动,教学内容的推进,我随机提问 “别里科夫是怎么死的?”顿时,教室里沸腾了,同学们你争我抢、各抒己见,有的说气死的,有的说摔死的,有的说郁闷死的,憋死的、病死的、羞死的、被人嘲笑死的……他们个个理由充足,说得头头是道。其中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别里科夫的死,上面的各种原因都有,但其根本原因是沙皇政府的摧残……”学生把语文课看成是一片自己发表见解的乐园,学生把课堂当作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他们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自己,提高了能力。
二、宽容学生的过失,让课堂成为他们畅所欲言的平台
讨论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是学生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主动获取知识的途径。讨论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中我们要多鼓励学生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他们搭建畅所欲言的平台。尤其是高中文言诗文的教学,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感到困难。因此,无论是背诵、翻译、还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都会以学生活动为主,引导他们充分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冒失”、大胆发问,耐心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教材的重难点,是教师事先预见的问题,也可能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疏漏之处,是教师一时无法回答的,可能有一定意义,也可能没有多大作用。对此,教师要有“热心肠”,要理解学生的幼稚,宽容学生的过失,因为学生思维发展本来就需要一个过程。尤其当学生各抒己见,据理力争时,教师一定要抓住机遇,保护好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创造一个平等、自由的争论空间让其畅所欲言,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发展,课堂才能“活”起来,达到真正的有效。
三、激发学生的活力,让课堂成为他们增长智慧的沃土
激励性的语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利于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创造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效果,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者要尊重学生,巧妙设疑,鼓励思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多用激励性启发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世界去体悟作者的情感,去唤醒自身沉睡的情感,从而激发生命活力,增长人生智慧。
教师尤其要善于抓住与学生生活实际、已有经验和兴趣经验和兴趣紧密联系的内容,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增强教学内容与手段的亲切性和感染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间交流、分析、讨论的有效开展。
例如:教读《念奴娇 赤壁怀古》时,我先投影展示《定风波》中的“一所风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指导学生低吟浅唱,课堂气氛沉郁跌宕,在一曲《平沙落雁》古筝曲中,教师深情阐述《苏东坡转》和《东坡突围》的精彩句段,让学生体悟本次寓含的愈挫愈奋,旷达洒脱,外入内道的积极人生态度,在理解文章意蕴时引导学生入境。
四、关注学困生的表现,在课堂成为他们尝到成功的乐土
“每一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必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必是同步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合格。”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那么,教育应该为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服务。我们的互动课堂,不能变为少数尖子生的表演舞台,应当关注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他们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削弱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所以,作为教师,因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得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正真活起来。
总之,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活”起来,教师就要学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敢于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世界去体悟作者的情感,从而激发生命活力,增长人生智慧。
参考文献
[1]陈嫱.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J].新一代,2012(102)
[2]周菊. 中学语文教学的活性策略[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2014(175)
作者简介
焦蜊钠(1976.3-)女,汉族,甘肃镇原县人,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庆城县陇东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