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世界各地出现了职业道德危机。美国的财务假账,欧洲的金融丑闻,我国产品质量问题等等。而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16号文件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中都提出要重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建设。因此,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突出。
一 培养高职生职业道德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职生成长成才
目前,高职生自我管理和教育的能力不强;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社会责任感淡漠;强调报酬高低,敬业精神失落。我校调查结果表明, 75%的学生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是正确的。仅8%的学生愿意从事条件艰苦的职业。
江泽民同志曾对全国大学生提出“希望你们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如果学校忽视职业道德的培养,那么学生就会缺少敬业精神,失去克服困难的勇气,疏忽职守。
(二)有利于高职院校发展壮大
对企业的调查显示:为人、责任心这些基本素质必须从学校抓起,逐步形成。《财富》杂志的企业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500家企业,无一例外地都拥有企业自身的道德行为规范。现代企业对员工更加注重考察诚信、敬业等与职业道德相关的内容。高职教育要加强与职场需求相适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增强学生职场竞争力,同时也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使学校逐渐地发展壮大。
(三)有利于企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能提升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品味,调节员工内部及与他人的关系,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促进本行业的发展。高职生一走上社会就具有了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这对改善行业风气、净化整个社会风气必然会产生推动作用。因此,培养高职生职业道德,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促进社会风气根本好转、提高社会文明水平的迫切需要。
二、培养高职生职业道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不够重视职业道德培养,理论不成熟,管理理念相对落后,这就造成高职生职业道德观念的缺失和错位。
很多高职生以前的学习就没有紧迫感和针对性,认为上职校是无奈的选择;许多高职院校为求生存发展,不得不降低录取线。这些因素造成高职生的素质普遍较低,自身的法律和道德意识淡薄。
社会风气、学校教职员工的不良道德习惯影响了职业道德的培养。
三 培养高职生职业道德的途径
(一)建立培养高职生职业道德体系
1.以课堂教学为重要途径,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认知
课堂教学要贯穿职业道德教育。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并突出职业道德教育。专业课教师应找到教育的最佳切入点,有意识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实习实训课深化认知。学生如果没有直接的道德体验,对道德认知的理解就可能是表面的、肤浅的,学生通过实习实训体验和感受职业道德认知,并自觉践行。
2.内外因双管齐下,促进职业道德规范的转化
引导学生不断内化。维果茨基认为: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学生的内化是通过同化、顺应、慎独、反省、体验、交往等形式得以实现的。目前,许多高职生责任意识不强、很难做到慎独。为此,学校应该经常开展自省活动和树立榜样人物,使其不断鞭策自己,自觉进行慎独,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强化实践活动。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技能竞赛、实习实训等各项活动中,培养其诚信敬业等精神。通过循序渐进的开展勤工俭学、社区服务、义务劳动、志愿者活动等活动,使高职生体会到了职业劳动的艰辛和成就,培养了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从而促进了职业道德从他律阶段转向自律阶段。
3.加强道德信念教育,自觉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个人的道德信念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结果,是衡量一个人道德面貌、思想和行为一致、言行一致的主要标志。道德信念是道德行为的最基本推动力。学生有了坚定不移的道德信念,也就不再会把职业道德视为一种自我约束,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习惯。高职院校应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从小事做,从我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需要有意识的日积月累。所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任何不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言行,都应该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施教者与被教者共同重视“小节”,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融合企业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人依赖于环境。人的道德行为品质总是要被一定的社会环境所决定。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养成具有导向、熏陶、激励的作用。学校应融合企业文化营造一个良好环境,让学生健康成长。
引进企业的先进文化,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办?”就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要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引入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日常管(下转第60页)(上接第61页)理中。如:请资深职员到校宣讲;开展与企业文化相关的文明创建活动。
抓好教职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教职员工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一种潜在的教育。教职员工都应以身作则,热爱本职工作,时时以一个优秀从业者的形象出现,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鼓舞。
(三)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使得学校与企业零距离接触,融合了两种文化,使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熏陶,锤炼自己的品质,进而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学生树立“入校如入厂、上课如上岗”的观念,按照企业的制度制定班规,学习企业的管理手段,同时加大监管执行力度,对违纪者照章处理,公正严明。
[参考文献]
[1]许陈红.以校企文化互动培育高职生职业素养[J].就业与创业,2009(4)
[2]孙卫芳.校企文化互动视域下高职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