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是联系班级各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是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班主任的能力高低对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对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对整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环境;班主任;德育工作
1、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
1.1德育的复杂性和高创造性与现实德育队伍状况错位
德育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社会化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要传授科学的德育理论,进行世界观、认识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而且要从根本上转变人的思想,塑造和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目前,从总体上看德育工作队伍是较好的,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成才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班主任工作队伍思想不稳定,信心不足,对德育工作的价值认识不够,没有把德育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做;学生工作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欠缺,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工作效果达不到要求等。
1.2德育途径和手段单一
在德育工作中,往往存在着只注重课堂教学的作用,而忽视隐性课程在德育中的特殊作用的现象。所谓隐性课程一般指以“课外简介的、内隐的、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的教育影响因素”。隐性课程发挥的作用是简介的、潜在的、隐蔽的,能起到显性课程难以发挥的作用。
2、原因分析
2.1学生自身原因
在网络时代许多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多的是通过网络、影视等大众传播媒体获得,但学生的生活阅历和评价能力不足以应对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特别是他们对社会的知之甚少,容易接受许多不良信息,这是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的“贫血病”。
2.2社会及历史原因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良好,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我们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这就导致青少年在社会中汲取到的信息大多都是消极、负面的,如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或拜金主义思潮等。同时,社会上大众媒体、社会不良风气、网络等都对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产生着负面影响。
2.3家庭原因
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更多的是物质上的保护,而精神上的教育却相对较少。同时,随着我国离婚率的不断攀升,许多青少年成长在不健全的家庭中,心理上产生父爱或是母爱的缺失,导致行为习惯上出现有别于其他青少年的叛逆行为和心理。
3、网络环境下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基本策略
3.1转变观念教学管理观念
首先应该转变班主任老师的教育观念。班主任首先摈弃原来对网络抵制的态度,实现变“堵”为“疏导”的策略,将网络教育纳入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还要主动运用网络,熟练驾驭网络,只有自身在其中意识到网络对德育的作用的时候,才能真正接受网络。这是能否真正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德育工作的前提;其次应该转变学生使用网络的观念。教师要首先引导学生上网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培养学生网络道德,让同学们明确上网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有益的信息,特别是下载一些有用的资料进行学习,开展研究等,积极抵制网上不良文化的侵袭,杜绝不文明的网上行为。
3.2发挥校园媒体的宣传功能
积极发挥校园媒体的宣传功能,利用广播站经常性播放爱国主义歌曲和德育专题片,传达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表扬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净化育人氛围。组织学生参观“国防图片展”,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了国防知识考试,提高了学生的国防意识,加强了国防教育。充分利用校刊《乌海三中报》和宣传橱窗宣传学校先进人物和事迹、国内外重要时事政治。堵疏结合,倡导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和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学校成立了计算机校园网管理小组,研讨网络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学生上网的教育和管理。举办“文明上网、告别网吧”的主题班会,就如何应对网络文化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组织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条约》,增强广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自觉抵抗能力,培养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督力度,对学校附近的网吧进行突击性检查,刹住了个别学生利用周末或节假日上营业性网吧的现象。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导致了信息沟通、交流手段的多样化。网络技术更是通过聊天空, ICQ,OICQ,短信息,E-mail等多种联系方式,为人们提供着便捷的服务。班主任在开学的第一天向全班同学公开自己的E-mail、QQ,BBS和聊天室的网址,同时获取同学们的相关休息。这样,学生与老师就可在网上,超越时空进行交流。网络技术手段的使用,一方面避免传统德育工作中的班主任“受蒙蔽”,另一方面对学生上网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只有我们教育工走着不断研究对策,努力拓宽德育渠道,有效融入社会生活中具有时代气息的德育内容,坚持“以学生为本”和“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原则,才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使我们的广大青年学生健康地成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我们国家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参考文献
[1]“教师成长”专题之一 从“教师生涯规划”出发[J]. 刘良华. 网络科技时代 2007年07期
[2]视频案例——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一) 视频案例的兴起及基本内容[J]. 邹开煌. 网络科技时代 2008年09期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反思之二[J]. 马冬冬. 网络科技时代 2007年09期
[4]教师要回答的四个元问题[J]. 郭元祥. 网络科技时代 2008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