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职院校是培养职业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因此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将职业技能培养放在了主要位置,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素养在学生的生活以及工作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渠道,因此高职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育过程中,应对其中的文学教育加以重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针对这样的教学要求,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几点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语文;文学教育;审美观;培养策略
在新时代下,对于人才的要求更加的全面,社会各岗位要求人才不仅要懂得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素养。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文学教育,需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需要结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优化调整语文文学教育目标。高职院校在开展语文文学教育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学知识,从文学知识中促使情感得到升华,那么教师在实际开展语文文学教育中,就应立足于此教育,对学生的审美观进行有效的培养,以此来促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成长。
一、高职语文文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观的重要性
(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成为这一使命的重要承担者。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接受教育,而且是多方面的教育。在多样化教育下,高职院校作为专业型教育院校,需要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对学生的人文、文学素养进行培养中,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观进行培养,审美观的树立,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辨识语文知识内涵,与文学作品中包含的情感产生共鸣,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进入到文学作品中,从而对作品的探索更有兴趣,进而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文学知识。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对于教育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开展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过程中,借助于语文教学来进行培养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中蕴含着很多积极的内容,很多道德观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文学教育加以重视。教师在文学教育视野下,对学生的审美观进行培养,这样有助于学生辨别真善美,有助于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来了解哪些道德素养是值得传承的。当学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之后,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而对于建筑学院这种理工科院校而言,提升学生的审美观不仅能够使得学生文化素养得以进步,而且还能从侧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就比如建筑设计、装饰艺术等专业,文学审美观的提升尤为重要。
二、高职语文文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观的策略
文学教育的覆盖范围较广,在高职语文教材中,包含的文学教育内容较多,这些文学教育内容可以大致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古代文学,第二类是现代文学。鉴于语文文学教育内容的种类不同,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审美观进行培养过程中,也应该按照类型来进行分别的培养。
(一)在古代文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在古代文学中,古代汉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语文教材中,有关古代汉语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学生在学习古代汉语知识过程中,能够对古代的文字、词语等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了解古代文字词语等知识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更加透彻的分析,借此对学生的审美观进行培养。其次,在古代汉语中,诗歌也是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高职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内容较多,有具有意象美的诗歌,有具有意境美的诗歌,还有具有形式美的诗歌,教师通过对这些诗歌的深入讲解,有助于对学生的审美观进行培养。
教师在讲解意象美的诗歌过程中,要注重对重点诗句的讲解。意象美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诗歌作者生活与内心世界的统一融合而形成的,而在统一融合过程中,重点的诗句更能体现作者的生活与内心世界,所以教师就应在讲解意象美的诗歌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重点诗句,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对整首诗歌有一个更加透彻的了解,能够深入到诗歌中,感受诗歌的整体美感。教师在对具有意境美的诗歌进行讲解过程中,应从整个意境入手对学生的审美观进行培养[1]。常见的意境美诗歌中,都包含着高尚的情操以及人格之美,比如说浓烈的爱国情怀。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体会意境美,这样学生就能够接触到情歌中包含的情怀,对这些情怀的分析,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懂得辨认情感,懂得欣赏情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在现代文化作品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高职语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从《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选择合适的内容来进行文学教育。在《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主要的文学作品是五四运动之后出现的小说、散文等,这些文学作品在被创作过程中,所使用的文学语言与当代汉语相同,这样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就可以降低其阅读难度,更好地理解作品作者想要传递的内容。五四运动之后的小说、散文等,大多体现了我国由封建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的变化,而面对不同的变化,作品中所描写的角度是不同的,但是其内容的整体价值取向是正能量的,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与价值观念是值得学生学习的。所以说,在高职语文文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开展现代文学教育中,就应对《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的文学作品进行合理的选择应用。而在具体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作品内涵的剖析,教师应从中选择爱国情怀浓烈、情感丰富的作品,以此来作为教学的素材,从而促使在对现当代文学作品进行解读过程中,能够体会其情感,并能够见识到不同时代背景以及不同作者笔下的创作美,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过程中逐渐地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时代进步发展过程中,对于教育教学的要求更高,教育教学的目标更加的全面。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传授学生基础知识是基础性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比如说对学生的审美观、审美能力进行培养。面对新时代下教育教学提出的目标,高职院校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从实际出发,教师应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对其中的文学内容进行提取,之后在语文文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学生的审美观进行培养,从而实现新时期的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彩平.文学作品“魂”在审美——浅谈中职语文文学教育视野中的审美观[J].考试周刊,2013(62):27-28.
[2]张桂枝.“两株枣树”的孤独与希望——文学教育中的美育[J].语文学刊,2010(12):120-121.
作者简介
周俊瑛(1984-),女,山西阳泉人,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