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职院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研究

高职院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研究

作 者:黄金磊 袁世先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450000)

  学生就业是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根本方向,如何培养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将对促进高职院校提高就业质量有重要作用。就业能力是大学生能够胜任职业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三方面内容。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的视角来探讨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在思想上,坚持就业为导向的宗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职院校要明确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是提高就业质量的关键,是高职院校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之源,也是我国高职教育未来的方向和目标,为此,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
  首先,要解放思想、转换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提升就业能力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的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同时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保障就业能力指导工作,包括指导机构、人员、经费、场地等。
其次,整合各方资源参与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工作,力求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提供全方位保证。
  最后,紧抓人才培养质量,这是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要提升就业指导教学管理水平,提升指导教师的育人水平,使得所培养的学生职业素质过硬,竞争能力强,以自身实力提高就业能力。
  二、在教学上,建立就业能力教育体系
  1.规划教育全程化
  首先,对于一年级新生,侧重于入学引导教育。比如介绍系部各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就业前景、社会供求情况等,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选择的专业,激发学习热情,尽早制定出自己的职业规划,设计好自己的人生,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做好积极准备。
  其次,对于二年级学生,侧重于修炼内功,塑造和完善自己。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努力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职业发展能力和素质,提高核心就业竞争力。
  最后,对于三年级学生,侧重于培养就业的自主和决策能力。根据择业期的特点和困惑,进行政策、技巧、心理测试等方面的指导。同时,还要注重培养终身学习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稳定职业、追求事业,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2.教学体系科学化
  教学体系是由教育理念与构成教学系统的诸要素组成的整体,职业规划教学体系应以教育理念、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首先,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培养他们在大学期间就树立就业意识,为职业发展做准备。其次,课程内容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创造性。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集理论、实务和经验为一体,包括职业定位、职业目标、职业选择、职业策略四个方面内容,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要让学生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规划预期目标。最后,在方法上强调个性化职业规划指导工作。
  3.增强专业的实用性
  专业是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容易让学生就业提高专业对口率。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首要就必须体现在技能上,专业设置要更多地体现在实用性上。
  首先,增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主动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其次,坚持以“能力本位”的培养方向,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与时俱进,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对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前瞻性的分析。
  4.提高实践教学效能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理所当然地要成为高职院校就业能力教育体系的重点。
  坚持顶岗实习环节。顶岗实习是学生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教学时限内,按照学校实习教学计划的安排,在企事业单位相关实践岗位上进行的实践学习活动,包括实习、预就业和已签订就业协议的提前就业等。
  三、在内容上,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素质
  俗话说:师父引进门,修行看个人。高职院校学生苦练内功,加强自身就业素质是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就业素质越高,则人的就业能力就越强,反之则弱。
  (一)培育职业精神,重视人格素养
  职业精神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最基本的就业素质。职业精神包括忠于职守、献身事业的乐业和敬业精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劳动态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以及在职业活动中团结协作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等等。而职业精神的培育,关键在于重视人格素养。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人特有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二)加强身心健康,提高柔性素质
  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良好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就业能力奠定必要基础。大学生要强身健体,保持旺盛的精力,锤炼人的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依靠个人的自身修养和完善,不断自我调节心理健康水平。只有通过不断地加强身心健康,才能提高学生柔性素质。柔性素质强调学生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世界变化,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远见,充分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敢于负责,主动应对压力,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下转第46页)(上接第48页)切实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四、在目标上,注重创业能力培养方向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培养创业能力是提升就业能力的最终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仅体现在成为现有就业岗位的竞争者,更应体现在成为新就业岗位的创造者。
  高职院校要大力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在校大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激发和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此,制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教学规划,将创业能力培养课程纳入到必修课的内容中,开设“创业教育”、“创业与风险投资”、“创造性思维训练”、“创造技法”等各式各样的有关课程,注重创业能力课程与各专业核心课程之间内容的衔接,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王丽良  黎庆兴.《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2):116-118
  [2] 李忠艳 汪永涛.《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及培养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4):94-95
  姓名:黄金磊 电话:13526874378 单位: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龙子湖高校园区祭城路,河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