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在线社会网络中的信息扩散与安全问题

在线社会网络中的信息扩散与安全问题

作 者:吕雷政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第一高级中学 473200)

摘   要:借助在线社会网络能够对用户的近期行为以及所需的信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借助数据分析来帮助用户寻找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国家可以借助在线社会网络的信息扩散来控制舆论,企业可以借此来进行宣传和推广。本文将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来对在线社会网络中的信息扩散及安全性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信息安全;在线社会网络;信息扩散;影响

序言
从微博、ins、Facebook等平台的广泛使用,我们可以发现社交类网站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都与互联网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线社会网络是一种新型的交流平台和交流模式,在在线社会网络中,每个用户都能够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而不单单是信息的接收者,这就形成了双向性的信息交流和扩散模式,逐步建构起来一种虚拟的网络社会。接下来笔者将结合实际,对在线社会网络中的信息扩散及安全性问题展开探讨。
一、在线社会网络与传统传播媒体的区别
想要探究信息在在线社会网络中的扩散,我们首先要对在线社会网络有一定的认识。与传统的传播媒体相比,在线社会网络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双向性的信息传播。在传统的社会媒体中,人们想要获取信息就需要通过网页媒体来进行信息的搜索与查询,也就是说,在传统的网页媒体当中,主要的信息获取工具是搜索引擎。而在在线社会网络中,用户除了能够运用搜索引擎去进行信息收集之外,还能够自己发布内容来吸引其他人,从而获取所需信息。比如我们想知道近期有哪些稳健收益的理财产品或理财渠道,我们可以通过各个网络社交平台来进行信息的收集,但同时也能够发布信息来吸引有相关讯息的人,比如发一条微博或是朋友圈来向身边的人进行咨询。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就像是建立了一种新的网络社会,用户以网络和社交平台为链接建立起各种联系,进而逐步扩散形成一个具有自身特点的网络社会模型。
总的来说,在在线社会网络中,信息双向扩散给人们提供了新的信息获取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对个人有着极大的便利,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社会现状及热点的考察也极具意义。
二、在线社会网络中的信息扩散
在线社会网络中信息的扩散有多种形式,除了上文提到的信息发布之外,信息的转发、点赞等也是信息扩散的主要形式。以微博为例,微博其实就是一个在线社会网络,如果我们将微博比喻成一个虚拟的网络社区,那么在这个新的社区中,具有共同爱好、共同信仰以及共同追求的人会彼此吸引,相互关注,这是建立在现实社会基础之上的新一层社交。在微博中,我们关注的和关注我们的有可能是现实生活中的同学、朋友,也有可能是网络红人、明星、知名人士,更甚者是毫无关系的陌生人,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无形中就会在更大的范围内迅速传播。
当然,除了要探究信息在在线社会网络中扩散的形式之外,还要探究这种扩散形式具有的现实意义及应用价值。对用户个人而言,运用在线社会网络的价值可能在于自己信息的发布、信息的收集以及分享等。对政府而言,可以通过信息扩散的方式来对舆论进行控制,进而使政府在民众心里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同时,对于一些不良信息和谣言,政府还能够根据信息扩散的路径和模式来进行预测、控制。对企业而言,可以通过信息的扩散来对个人的需求、兴趣偏好等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借助在线网络展开病毒式的营销,将数据分析与营销活动结合在一起,实现信息的精准投放。
三、在线社会网络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一般的信息泄露途径主要有两种:主动泄露和被动泄露。主动泄露是指个人为实现某种目的而主动将个人信息提供给商家、公司或他人。被动窃取是指个人信息被别有用心的人采取各种手段收集盗卖。在在线社会网络中,用户发布信息的过程其实就是信息对外宣布的一个过程,发表、点赞以及转发都是信息宣布的表现形式。通过这些信息,我们能够对个人的实际状况有一定的了解,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人肉搜索”现象。我曾在一档节目中看到过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一个人发了100条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信息和内容,那么你就能够找到这个人的实际住址。经过实践,这一结论得到了印证。这个节目中的状况可能并不会百分之百成立,但是我们不难看出,部分个人信息会通过各种方式泄露,这就给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此外,通过观察一个人在网络社会中的相关信息就能够了解这个人的偏好、学历、职业等内容,很多企业会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来精准的投放广告。但是换个角度来思考,不法分子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式来窃取个人信息,实施诈骗等行为。当前信息诈骗事件层出不穷,很大一方面的隐患就来自于在线社会网络,因此,加强在线社会网络中的信息安全及信息保护是我们应当关注的一项重点内容。
四、结论
在线社会网络已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中,它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方面,个人要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要在社交平台随意发布信息,特别是重要身份信息;另一方面,国家要健全个人信息保护的法规与制度。同时,各类社交网络平台要加强加强网络治理、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安全设备诸如防火墙等的性能,强化应用数据的存取和审计功能,确保系统中的用户个人信息得到更加稳妥的安全技术防护,避免被不法分子盗取公民的个人隐私,进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万芳,汤动,曹渝.网络社会学视角下互联网社会安全管理分析[J].电子测试,2013,111:230-231.
[2]陈联俊.网络社会中的文化安全及其应对[J].学术论坛,2012,12:67-72.
[3]许晓东,肖银涛,朱士瑞.微博社区的谣言传播仿真研究[J].计算机工程,2011, 37(10): 272-274.
[4]赵丽,袁睿,管晓宏,贾庆山.博客网络中具有突发性的话题传播模型[J].软件学报,2009, 20(5): 1384-1392.
[5]张万芳,汤动,曹渝.网络社会学视角下互联网社会安全管理分析[J]电子测试,2013,111:230-231.
作者简介
吕雷政,2000年8月21日,男,汉族,河南省南阳市人;单位:方城县第一高级中学;专业: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