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生产力的水平。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我国在管理学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出现问题的反思,希望能对我国今后未来管理学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管理学;发展;反思;措施;未来
一、引言
我国现代的管理学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成果不断涌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兴起的,虽然管理学诞生的时间比较早,不过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不断发展、不断创新还是在近几年。通过研究现代管理学的发展轨迹,发现这个过程中的得与失,从而进行反思,解决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与生产力不太适应的生产关系,从而完善企业和公司的管理体制,为今后的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以往的管理模式
由于管理这种模式最初是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而产生的,所以管理最初是用在工厂当中的。这是因为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增强,能生产的物品越来越多,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需要的工人数越来越多,工人一旦多了之后,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今天该生产多少这款这种产品,几个人应该在车间,几个人应该在流水线作业,都需要及时的管理。这时在工厂内部,引进必要的工人管理制度,就可以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增加商品的生产量,从而为工厂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搞活内部的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最初的工业尤其是重工业,都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建国后学习苏联建立起来的,相应的,我国的工厂管理模式一开始也是引进的苏联模式。这种工厂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生产计划由国家统一规定,每一位工人也属于国家管理的范围,本年度生产多少产品,销售往哪些地区,都是由国家制定计划统一调度的。不得不说,这样简单粗暴、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各种物资比较匮乏的客观情况下,曾经一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最初的工厂企业管理模式不可避免的被打上了苏联共产经济的烙印。
三、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上文已经提到我国在管理工厂之初运用的是集中统一的苏联模式,在实行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工厂管理模式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
不过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实行,我国的经济活力增加,引进大量外资,陈旧的工厂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实经济情况的发展,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僵化、教条化的怪圈中,经济、生产力不断发展,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越来越高,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所以传统的苏联管理模式的弊端也就暴露出来,它不利于个人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同时,管制严格的计划型商品生产也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已经越来越不适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且一味的固本守旧也大大限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此类的管理领域转变为一种全新的有活力的经济发展管理模式,来带领我们走出工厂、企业管理的困境。
四、对管理模式的反思
痛定思痛,我国的管理界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寻找这种传统工厂管理模式失败的原因,经过多年的实地调查和多位专家讨论,发现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管理模式没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要知道,苏联的这种企业管理模式是诞生在战时经济、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当时国内人力、物力、财力都十分有限,要想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发挥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优势,就要采用集中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才能恢复当时的经济生产,帮助人们渡过难关,而我国刚引进这种管理模式的时候,国内经济情况和前苏联的状况正好相似,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企业管理能够照搬这种经济管理模式。而等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内地进行了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动力增强,收入状况改善,人们的生产能力和购买力都越来越迫切,再一味的生搬硬套过去的旧模式,已经不适合日益发展的经济状况,所以我国的经济在改革交替之初,急需一种全新的、适应当下的有活力的经济管理模式。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更好地管理企业和工厂就要学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变化,来灵活选择适合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管理领域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五、结语
本文主要是针对我国的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具体详实的例证,发现在实行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思考,加以改进,希望能对我国今后的经济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马文贵.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营工业企业的管理制度研究[J].北京周报,1996,(7),17
[2]蒋一苇.中国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管理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88
[3]奥古斯丁.S忏悔录(卷11)[M].周士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4]许良英,李宝恒,赵忠力等.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80
作者简介
赵芷,1999年10月29日,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职称:高中;单位:郑州市第十九中学;专业:理科;研究方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