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现时陷入了学无所谓,学无所用状况。在不可能作出重大变革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在细节之处作出可行的变化,使得教与学的过程,尽可能得回归教育的本意。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形式改变
现今,计算机基础已成为全世界、所有专业,所有教育层次都必须学习和进修的一门公共课。在广东,2015年前是要全省统一进行水平考试的学科,学校领导极为重视,会为之作出很多的支持和便利,学生在这种相对高要求的逼迫下,至少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的。自从不再是统考之后,学校和学生变得不在乎了,教与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我个人认为更多的是不好的,而不良的因素却使得计算机教学变得十分的扭曲和脆弱。本文是想从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见解。
一、学生现状
2015年取消全省统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水平考试后,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上就是如下表现:
想学好计算机知识的学生只有1/4,根本不学的有1/3左右,剩下的近一半的学生是可学可不学,老师强迫就学,放松就不理。由于机房上课时间不能上网,学生基本上都是用手机上网,不学的同学基本都是玩手机游戏。近两年来,计算机课,近一半学生没有很好的学习,根本没有达到教学目标。
没有太多的约束,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其实大部分水平是极差的。根本没有达到教学所要求的应有水平。上课随便搞一下,接着就是打手游,要么就是搞小动作,睡觉,嬉闹。教师的工作是讲一会儿纪律,讲一会儿课程,学生练一会儿,然后又是讲纪律。而且限于避免师生冲突,一般不会收学生的手机,只是不断的劝导。
教师的劝导其实是苍白无力,只是对本身听话的学生有效,顽劣的学生根本是无效的,计算机课上学生其实只有一半的时间在学习,效率是低下的。
二、教学现状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很多问题,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没有及时作出相应的变化。我总结如下:
(1)课程设置与学生现状不符合,城市学生计算水平稍高,不想学已经会的,农村家庭条件差的学生不会但学习的动力不强,但由于同一个班上水平参差很大,只能取其中,但其结果是这两类学生都不再学,只有少数对计算机本身有兴趣的学生在学。
(2)计算机教学设备严重滞后,作为最新的学科使用和学习的设备是多年以前的,操作系统也以前的,现还在使用WINXP,WIN7系统,硬件配置也严重性能不足。虽然是勉强可以教学,但毕竟是不符合潮流和现实的,教学设备是与时代脱节的。
(3)教学方式也十数年不变,只是宣讲和模拟训练,这种方式其实是很快就枯燥,无趣的,学生也是抗拒的。本来他们就是这种教育方式的失败者,但我们却一直在做同样的方式方法,并且多年来没有任何变化。
(4)由于学校不再重视计算机学科,学生本人对于其也是不在意,上课效果和学习气氛低下,导致教师计算机教学过程变得有时过于呆板或过分的随意。
三、社会现实
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已经不容多议的了,在任何一个方面都更加深入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计算机水平是要求越来越高的,那是一定的,也是必定的趋势。
就现状而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两类的计算机人才,一是高尖人才,二是专业性针对性应用技能人才。
中职学生限于条件,很难成为第一类人才,所以我们培养目标应该是第二类,即对专业知识了解并对专业所使用的软件操作熟练的人才。但现时的计算机教育是通适的,完全是万金油的教学,根本没有因专业,因人,因层次进行教学。
总结来说,我们在培养不合社会现实的人,与社会脱节了。
四、计算机教学的改变之路
针对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现状,社会对中等技术人才的需求,有必要对计算机教学进行有相当新颖的改变,不是一个完全的变革,而只是一细节变化之路。个人设想如下:
(1)分层教学
针对同一专业,因为各人基础条件不同,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分为两个层次,几个班同一时间上课,班际打乱,一个纯基础的层次,打字训练,简单word、Excel应用,另一个高级一点应用课程,如设计报纸版面,数据统计分析。本来就公共课,所以没必要以班来教学,就是分专业的学生在一齐来学。每周都某一天的早上四节全是上计算机基础课,只是所学层次不同。所学课程都是比学生水平稍高的内容,这样就会更加引导学习的兴趣。
而且每周集中时间的一次教学,对计算机课程来说,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学校颁发证书
取消全省统一的计算机基础资格证书后,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严重下降。对此,我们可以在校内自行设立水平证书,只要达到某个级别,就颁发这个级别证书,相当于完成这个学科的不同水平。而且还每学期可以举办各种级别的竞赛。
学生要毕业至少取得一个以上的计算机水平证书。让学生自己要去努力学习,并达致其中一个水平级别。
(3)以用导教,以用导学
各个专业对计算机的应用要求是不同的,作为中职学校,要教的应当是有利学生能够使用并且马上使用的知识。万金油的教学,面面俱到,就会面面不到,给学生感觉就是,学到的知识多而无用,不实用,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无助于学生找工作。
目前学校对课程的设置及教材的选用方面不够重视,导致课程的开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材的选用更是缺乏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用性进行必要的研究。直接造成课堂难以组织和管理,学生无心学习。
如何对计算机课程进行合理设置和对教材的正确选用,不要空中楼阁,闭门造车,应及时组织科组教师到用人企业去了解情况,到人才市场去了解对计算机水平的技能要求,到其他学校去了解计算机教学的课程设置,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等客观因素来开设课程和选用教材。
在“以用导教,以用导学”的方向下:我们重新理顺计算机学科的内容实质,把“实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探究教学法一系列信息化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
(4)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就是要把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处,去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学以致用”应当在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在正常的教学中;二是学校定期组织的学生计算机技能的竞赛;三是学生会组织的计算机技能的比赛。四是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并能够应用计算机知识。
学校要更多创造,能够便于学生进行学以致用的机会。
五、教学实践
在上一年开始,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以下的小小的改变:
(1)改变了教学组织
上过几次课后,了解基本情况后,我尝试对任课班上的同学分成4个小组,同一层次的同学分在一个小组,讲课内容虽然一样,但训练时每个小组的题目是不同的,进行适当的分层次训练,对不同小组提出不同的要求。减少讲课,更多训练学生,解答学生问题,然后让学得好的同学完成训练后去教未完成的同学。改变考核方式,以是否任务完成为目标,而不是结果为目标。
(2)注重心理, 激发兴趣
学习是一个复杂心理过程,多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在人数较少的班上,我会仔细分析不同学生对学习的心理状况,在训练过程中,更多的交谈、了解和协助分析,想方设法,引导一个向上积极的心态了。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强大动力。如果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就像他们玩“王者荣耀”一样,有很大的满足感。
在教学设计上,都是达到目标只是他们稍稍努力或专心就可以办到的。没有什么大难度,但先完成的有一定小奖励,如开放让他们上网,平时成绩加分等。
(3)营造氛围, 感受愉悦
计算机课是很轻松的,允许学生在训练时随意走动,让同学学得轻松,让同学相互教授,教师不必过多拘泥细节的情况。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失败感,因而极易放弃,所以教学设计都是让学生很易完成的小任务,让学生能够获得成功完成的愉悦,要给予大声的表扬和鼓励。
(4)讲未来
计算机课程落后于现实,要讲现时和未来,对学生的进行新技术讲解、辅导。事实上,当他们更多的了解未来的方向,那么会更在意当前要学习的,而这正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经过个人的实践,想作出一点自己的努力,教与学是很复杂的过程,不要一成不变,应该因人因时,作出适度的改变。
参考文献
[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2015年12月版)
作者简介
曾卓良,男,1973年11月,广东佛山,大学本科,计算机技术与科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