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家是马致远《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九曲回肠。家是令人挂牵的,温馨的家是风雨中的一间小屋,是大雪天里的一杯热茶,更是一次次失败后的鼓励。拥有美好的家庭是幸福的。
研究表明,2016年离婚率为3%,比上年增长8.3%,在2007——2016年十年间,中国离婚人数累计达3062.8万对,累计增长率为98.1%。
离婚率逐年攀升,受离婚影响的孩子,在我的教学中,就接触到。在2017年暑假,网络、报纸上都充斥着这样的标题:“想复婚遭拒绝,男子砍死前妻”“福山男子因财产纠葛砍死前妻”等,看了这些让人不寒而栗。原来这户人家的男女主人结婚后因为矛盾已经离婚,但是“离婚没离家”,仍住在一起,当晚12点两人因生活琐事吵架,不断地争吵声持续到凌晨3点,当邻居准备再次劝架时,却发现女主人已经倒在血泊中,而旁边是她哭泣的女儿。
不可想象,本来以为离我还很遥远的事情,现在就在我眼前。新学期,当同学们已经准备开启智慧之旅时,姗姗而来一位女生,她皮肤黝黑,穿着黑色T恤,脚穿布鞋,一双陌生的眼睛望着我,望着四周,当我的目光和她对视时,她空洞的双眼没有给我回应,这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说:“老师,这个孩子就麻烦你了,情况特殊,挺可怜人的。”我不解地望着她。在接待室,我知道了这就是那位哭泣的小女孩,我感叹命运的曲折和不公,疼惜这个无助的孩子。
美国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主任阿尔波特·索尔尼特认为,离婚是威胁儿童最严重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之一。相当多的心理学家认为,对孩子来说,只有亲人去世才能比父母离婚更痛苦。她是特殊的,经历了父母离婚、失去母亲,她幼小心灵的创伤该如何弥补?
津巴多教授的“斯坦福模拟监狱实验”,实验的结果可以用“角色效应”和“环境压力”两个因素进行解释。首先是对自己角色的认识,告诉她,你就做你自己,不要有思想包袱,那是大人的恩怨。其次社会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天性善良的人们在承担具有暴力性的工作,且处于混乱的、高压力的环境中,人格一样会发生扭曲。所以她转到新学校上学是正确的决定。这里可以给宽松的环境学习、生活,而不必有负担。
怎样才能使她健康成长,将负面情绪减到最低呢?
1.希望一旦父母离异,就不要再继续吵吵闹闹。有相当多的夫妻离婚时并不是好和好散,而是打打闹闹,甚至不可开交。离婚后,双方继续为财产、抚养费及等问题而吵闹不休。还有的父母常迁怒于孩子,经常无故殴打孩子,使得孩子经常在恐惧中度日而变得神经质。这些消极的性格特征会影响他们人际交往、同伴关系,降低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在这种环境中,孩子的性格也往往会受到扭曲。
2.给孩子足够的关爱。父母虽然离婚,但你无论内心多么恼怒,都不要把自己的怨恨撒在孩子身上,影响孩子的心灵。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离婚并不改变对他的感情和态度,离婚只是父母分开,父母依然爱他。当得知她现在跟随自己的生父一起生活,我请求他每天拿出十分钟,过问孩子的功课,和孩子聊聊学校发生的或喜或悲的故事。
3.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性的社会活动。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以培养其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性格。通过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性格会变得开朗、活泼,从消极、悲观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学校举行的特长班活动,我引导她报户外能够和同学在一起的项目,让她在学校中感受到快乐。
孩子经历了惊悚的一夜,对她的身心是一次打击,莫泊桑说:一个人可能遭受的最大痛苦,莫过于母亲失去孩子,孩子失去母亲了。这种痛苦很强烈、很可怕,它可以动天地泣鬼神,撕肝裂肺。
我希望用班集体的力量使她能够得到快乐,暂时忘却痛苦。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像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像。有时,我们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希望她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