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进入学校工作的时候,心里十分的兴奋,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心里面规划着新接班级的宏伟蓝图,憧憬着师生关系最和谐的状态,心里美滋滋地想着未来的美妙景致,可是还没等我兴奋的状态保持多久,心里就变得沉重起来了。
事情还得从开学前两天的班级常规训练说起。我们知道,一个好的班级,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纪律做保证,这样才能实施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也是把班级常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我在接到这个新班之后心里乐开了花,因为比起别的年级个别班学生人数相对要少点,而且学生看起来个个都非常聪明可爱。我觉得肯定能迅速让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可是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巨大的差距的,不是自己一厢情愿想像的那样。
记得才开始进行常规训练时,我把学生在上课时应该怎么进教室,听到上课铃应该怎样静息等待上课,课堂上应该怎样举手发言,路队时应该怎样站队等常规详详细细地讲给学生听,然后着手训练。开始全班都很认真,可是才一上午学生就开始不安分起来。有的路队左顾右盼不看自己的队伍,有的在行进中讲小话,甚至有的还旁若无人地左推右搡。看到这种情形我是急在心里,怒火直冒。于是就不断地提醒这个,批评那个,但是却收效不大,学生照样嘻哈打闹,特别是有几个很淘气的孩子更是如此,我感到自己的苦恼之旅开始了。可是苦恼归苦恼,工作还是要做好呀。于是我开始动脑筋想问题的根源之所在:是我要求的太严了么?可是别的班也是这样的呀!是我的指示语言不够明确么?可是我的语言也很简洁明确呀!还是有其他的什么我不明了的原因呢?
我的思维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一种莫名的焦虑状态当中来,严重时就差点脸上长粉刺了。后来实在闷得慌就想找个人诉说,想来想去还是请教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吧。于是拨通他的电话和他唠叨开了这些烦心事。他对我说:“在学校里面,不要单枪匹马的自己做事,一定要和家长联系沟通来共同管理和教育学生。否则在学校里严格,家里松懈,那你在学校里做的事就白费了。你要经常和家长沟通,告诉家长学校里是怎样训练孩子的,他们作为家长应该怎样配合学校的工作。只要给家长讲清楚,家长心中就有谱了,就能很好的与教师互动,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学生也为了能在学校里尽量为争得家长和老师的双重肯定而把自己最积极最主动和最自觉的一面展现出来,这个时候只要你稍微拔高要求就能达到把常规训练得井井有条的目的。”听了这些话,我真的感觉到茅塞顿开。细细回想起来自己确实没有重视和家长进行沟通,总以为自己能做得很好,才导致现在遇上了那么多的困难。我连声道谢:“太谢谢你了,真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
后来我把本班的家长的电话都一一翻出来,然后根据孩子的表现制定了一个联系的计划。决定自己每天了解几个家长,和几个家长沟通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情况以及缺点改正的办法,家长们都表示对我的教育工作将进行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协助。我心里马上释然了,甩掉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每次就竹筒倒豆子把孩子的在校情况如实地告诉家长,并给家长出谋划策,告诉他们怎样才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生,在学校与在家是不一样的。现在是“国有国法,班有班规”,必须让孩子建立起班集体的概念,树立班级荣誉观,愿意为班级的荣誉而自觉遵守常规的约束。我甚至教家长上网查一些因遵守纪律而让原本麻烦的事情做起来快捷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孩子听。平常电话中更让家长多为孩子讲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的道理,并且要求家长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们的思想和言行。
对于特别淘气的和管不住自己的孩子,我更是每天和家长进行沟通,甚至还让家长在与我沟通完之后把电话递给学生,然后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学校和家长都是没有隔阂的,都在为他的成长付出辛苦和心血。自己不能让家长和老师为了自己的成长再操心了。通过开学这么一个多月与家长进行沟通,学生的常规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知道要先举手再回答问题了,知道应该保持良好的坐直姿态了,知道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了,知道路队时要排整齐了……看到这些可喜的变化。我给家长们打了一张家校联系彩虹单,给家长们发去了孩子在学校表现优秀的汇报表,让家长们为自己的孩子的良好表现感到欣慰,从而从正面鼓励孩子要更好地表现自己。
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已经能够按照班级常规来约束自己了,看着越来越可爱的孩子们,我心里也松了一口气,心想:“虽然和家长沟通花了许多时间,但是真的是一份付出一分收获呀!”以后我要更加注意做好家长工作,把家长这块阵地利用好,作为我班级管理的背后支撑,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把我们班建设成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优秀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