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中职数学之问题解决与创造精神的培养

中职数学之问题解决与创造精神的培养

作 者:胡 平 (重庆市潼南恩威职业高级中学校 402660)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就中职数学教学而言,“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效教学手段。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及学生的实际,对中职数学的“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做了一些探究,收到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解决;创新精神

就中职数学来说,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其重要任务。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指挥者,应该积极发挥数学问题的功效,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创新精神。如何通过“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1、“问题解决”与创新精神
利用数学问题内涵的发散性,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学生解题思路单一、解题方法不灵活,对综合性的数学问题束手无策,是初中生在数学问题解答中出现的主要“通病”,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未能准确掌握问题的“精髓”,思考分析问题不够灵活。而当前数学试题的设置,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思维水平的检验。因此,在中职数学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由此及彼”,通过问题条件内容,找寻到更具深层意义的知识内涵,帮助学生理清、理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灵活思考分析问题提供知识“支撑”,同时,要发挥数学问题的发散性特点,设置具有解题多样、答案不一的开放性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分析、探究、解答问题中,提升问题解答的灵活性和全面性,从而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无疑,“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及实施,有助于学生主体性及教师主导性的体现,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培养起创新精神,同时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以“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课堂教学实践
  为了切实通过“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教师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以下步骤进行。
  2.1通过创设问题来激发学生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够去追求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积极通过各种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极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将相关问题融入实际生活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当然,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讲小故事来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可以借助各种电教手段来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也可以通过各种表演等来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这些方式,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这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第一步——让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自主学习中养成自我创新的意识。
  2.2启发式引导来加深学生的知识掌握
  在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解决中,难免会出现类似情况,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知识的情况下,由于难以把握解决问题的思路。经常会在问题解决中感到力不从心。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学生很难将所学习的新旧知识进行链接,导致知识上的脱节,因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面对明明是能解决的题而束手无策的情况。对此,教师就应积极通过启发式的引导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比如带领学生们温故知新,将新旧知识进行归类、整理等,从问题的根源出发,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探索,然后可以通过分组或者全班性的讨论来解决问题,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既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要点,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岂不一举两得。
  2.3通过问题解决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系统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几点:首先是对于较为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从而使其在完成任务时能获得成功感,并进一步增强学习的欲望。其次是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再解答;若仍不能解答,则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取长补短,集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通过同学自己的各种新颖的观点和方法,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其创新精神。
2.4善于在问题解决后通过总结来提高自身能力
  在解决了相关问题后,为了进一步巩固知识,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及教学需要,选择一些恰当的练习来巩固知识。通过习题练习,让学生的知识掌握更为牢固。而这类习题可以是由例题变换而来的,也可以是针对学生容易做错的题而设计的等。总之,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数学知识,达到能将所学知识自如应用的程度。
  此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所设计的问题务必要紧扣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力求让每一个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问题还应具有代表性,有探究的价值等。这样,方能达到“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目的。
  总之,数学问题作为数学学科的“心脏”,是数学学科知识内涵进行外在呈现的重要载体,是联结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介质”,更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学生培树良好学习技能的重要平台。因此,数学教师问题教学中,应将学习能力培养贯穿落实在整个问题教学活动始终,“以问题为中心”优化教学方式方法,立足于学生的“学”,实施多样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数学问题[J].杨敏霞.小学教学参考 2017年30期
[2]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和素质的培养[J].陈敏.数学通报.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