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作 者:张 玲 (重庆市潼南区文星小学校 402660)

摘   要:情境创设,其最终目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施“问题情境”教学的关键是要创设恰当的情境、准确设置有层次的问题以及教师精心的引导,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思,激起学生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再通过准确设置的问题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为知识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关键词:小学教学;信息技术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发现的钥匙,是探究的动力。而“问题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利用语言、实验、教具等各种手段,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创设可望、可及且有利于学生建构的问题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下面就本人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为重点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1、充分挖掘教材,创设情境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从突出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出发,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境内容。如教科书全部采用彩色图画,电脑截屏演示操作步骤贯穿全套教材;教材紧密结合儿童好新奇、爱活动、善模仿的特点编排和设计教材的内容与形式。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乐学情趣,运用直观教具,创设教学情境。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本上的有些内容而言,确实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那么,我们换一种教学方法,将课本中的内容以文字、声音、动画、图像、影视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犹如置身在这样一种情境中,学生就会感受到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2、故事情节导入,创设问题情境
  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教材中一些著名实验、发现事例,是情境教学的优质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教师穿插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展示一些照片或插图,能够使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
如,在教学《剪贴图形》时,可以将知识点“让学生掌握复制、粘贴与翻转/旋转的技巧”巧妙隐藏在学生喜爱的故事中,通过编故事这一事件展开:一天,太阳暖洋洋地照着,大灰狼在远远的地方休息,一只山羊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这时又从其他地方跑来了一只山羊。第二只山羊该怎么去画呢?再引出本课的第一任务:复制与粘贴。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尝试操作、交流反馈、演示总结,掌握操作方法。由于山羊生性好斗,不知什么原因,两只山羊吵着吵着,就打到一起去了,画面上羊角与羊角碰在一起,这个如何实现呢?从而引出本课的第二个任务:翻转与旋转。学生通过自学、同组交流、演示总结掌握了操作的方法。一直在旁边休息的大灰狼发现了两只正在争斗的山羊,调过头来,向两只山羊慢慢地靠近,结局是什么呢?引出本课的第三个任务:将故事画完。学生在故事的情境中,获取了知识,训练了能力,丰富了情感。
  3、巧用疑问,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将其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教师创设情境的重要原则是激情引趣,即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对知识、对科学、对人生的兴趣。而问题情境是最常见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境,是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它可以在其他创设情境的途径中交叉使用。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模拟实验、图像、音像、活动等多种途径设置问题。以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情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上来,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可以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动机,引起积极的思维。
  4、事件生成,创设情境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如果能在真实的学习情绪中,把学习行动化为在优化的情境中产生动机,主动探究,那么,学生也就自然地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如在教《第一张幻灯片》时,这一课是让学生以古诗《春晓》为媒介来学习幻灯片的制作,伴着一组悠扬的音乐,一幅幅低年级小朋友在春天的公园里嬉戏、奔跑、学习的天真烂漫的图片在大屏幕上播放着,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积极性。最后一张小朋友的合影前出现了一行文字:你们愿意和我们做朋友吗?你们能介绍一下自己吗?“愿意的,哈哈!”有些学生在下面应和着。“想认识那些小朋友吗?你们要怎样来介绍你们自己呢?”教师不失时机地追问道。“可以做张小卡片!”“在Word里面做,可以在电脑里看!”“还可以用幻灯片!”一位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叫道。“为什么呢?”教师故作疑问状。“漂亮啊,还可以有动画效果!”“你可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吗?……于是就自然地开始了幻灯片制作的学习。
  实践证明,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抓住契机,运用多种途径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在这种强烈的探究欲望的驱使下,其主动权和创新精神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国际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比较研究[J].董玉琦,刘向永.外国教育研究.2005(02)
[2]游戏化、故事化的小学信息科技教材开发实践[J].黎加厚,张中涛,李炀伟,杜文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12)
[3]论教学活动中的探究性教学模式[J].张安富.交通高教研究.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