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作为孩子成长阶段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其管理是否有效对于孩子是否能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就意味着班级管理是否得法会直接影响着班级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以生为本;了解学生;灵动管理
前言
当过小学班主任的都抱怨过“真是又当爹又当妈”,工作忙累,却没有多少显著效果,这其实是没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头疼治头的管理方式。客观来说,管理无非是纪律和人心。小学生活泼好动,这就需要我们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纪律约束和爱心引导。新时期的班主任已不是旧私塾式戒尺镇压式管理,现在的独生子女个性比较强,作为班级学习和常务的管理者我们首先就要了解我们的管理对象,然后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从而有效规范和引导他们举止、言行,培养良好学习、生活习惯。鉴于此,笔者结合这些年的小学班级管理经验,站在以生为本的角度,谈一谈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灵动管理。
1、了解学生,了解学情
孙子兵法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所以要想管理好班级,第一步我们要能深入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这样才能详细地了解每位同学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优缺点和知识结构,才能进一步设置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管理方案,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结合笔者近些年的小学班级管理经验,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往往受到溺爱,表现为有情绪不知道怎么排解,往往容易急躁、发怒;缺乏与人分享的精神,许多同学不懂和人平等沟通的技巧,总是占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表达诉求;还有的同学由于家庭背景特殊有自卑倾向,不愿和人沟通,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诸多情况不一而同。针对了解到的这些情况,我们都要及时做好档案,分析出背后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设定大的管理和引导方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再结合即时表现给以灵动、活泼,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和引导,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带出一班正气,建设一股新风。
2、严慈得当,攻心为上
客观来说,小学生处在身心飞速发育初期,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爱是教育的根本。人的行为受制于情感,对于现在叛逆心比较强的独生子女来说,如果我们严厉手段,很可能就造成逆反心理,许多学生消极应承收不到理想的管理效果。而如果用爱心关心和爱护学生,就很容易和学生走到一起,这样我们就能变成帮他们解决问题的导师,他们就会主动请教该如何做,如此一来防患于未然,岂不妙哉。
笔者班级有学生也是上课从不认真听讲,而且还影响其他学生听课,小小年纪,公然在课堂上和老师唱反调。对于这种情况,我想我们第一时间应该做的就是了解孩子产生这类现象的原因,而不是一味的苛责孩子,一味严厉的教训和苛责只会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逆反。我们可以找机会和他们聊天谈心,有意无意地发现他的长处,帮他树立信心,点燃希望再适当调整方法鼓励和指导他积极参与班级活动,让任课老师多给他指点和提问的机会。经过多种方法,班里的几个后进生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但成绩显著提升,还养成了好问,多做的好习惯。可见,爱心是管理的金钥匙,只有让学生信任我们,我们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活动洗礼,展示体验
班级是一个集体,集体就得有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样才能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小学时期孩子们活泼、好动,以形象认知为主,喜欢玩游戏。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来解开内向学生的心结。通过游戏吸引他们参与进来,体验到与大家共同努力、共享成果,给他们的内心以震撼,情感以洗礼,就能打开他们的心结,让他们融入到集体中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同时,培养孩子们阳光、活泼的性格,让他们打开心扉,健康成长。
除了让学生展示自己特长而激励成长的活动洗礼,我们还可以借助体育活动、春游等设置团队攻坚活动,让同学们以团队为核心通过艰苦的努力做成一件事。这样实践中形成的“战友情”有很强的凝聚力,其优秀成果和荣誉就像一条无形的精神纽带把全体学生连结起来,在"为集体争光"的心理驱动下,班集体的凝聚力也就更加巩固、稳定和持久,这就为培养良好班风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4、联合家长,合力教育
小学生往往走读为主,他们一天内有一半以上时间是在家里。许多不好的习惯只在学校改正回到家里一切如旧,就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能通过各种方式,诸如QQ群、微信群和电话等能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针对学生量身打造管理方案。只有形成家校合育,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许多孩子溺爱惯了生性比较痞,也有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行……面对学生的这些表现,我们只通过学习可能无法有深入的了解,这就需要我们和家长及时沟通,弄明白其中的主客观原因,这样才能找到恰当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疏导和约束,这样不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更能培养老师和学生、家长的感情,拉近学校和家庭的距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对学生的教育就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总之,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我们不能盲目照搬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一刀切地实行法西斯管理。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然后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设置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牵引学生和家长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只有这样才能里应外合,帮学生取长补短,改造自己,改善班级,进而都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陈法英.浅论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开展.黑河学刊.2011.102-103
[2]孙明云.以生为本,灵动管理——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心得[J].中国培训,2016,02:270.
[3]姜春玲.基于以人为本的小学班主任管理理念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