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情景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情景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带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巧妙地引入情景教学,就会使学生学习起来乐趣无穷。本文主要谈谈应用情景教学方法,结合生活与地理学科的紧密联系,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情景教学;初中地理;作用探讨
1、引言
初中是学生地理知识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是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实践和探索。虽然初中地理教学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毋庸置疑的是,情景教学是一种激发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就是研究情景教学在初中地理学科中的作用探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气氛,提升教学质量。
2、情景教学概述
情境创设,就是建立一种使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环境或背景。它是传递信息的载体,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智力背景,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活动和情感体验的空间。生活,给人以无穷的体验、感悟和经验与知识的积累。因而,生活情景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信息,以生活情感为载体,可以更自然的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让学生体验探究,自主建构知识的这一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因而科学并有效的创设地理情景,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3、情景教学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作用
初中地理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地理知识比较贴近生活,而且范围十分广泛,其中有很多热点性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保持着较为浓厚的兴趣。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人们越发对于教育的重视,也知道了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光是沿用落后的教学观念以及手段,是无法帮助学生去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而且地理课程又是一门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想像力与逻辑能力的重要课程,如果光是将书本上的知识、概念单一的给学生强行地进行灌输,有些比较抽象的问题是很难理解的。而且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老师就是一味地进行教材的朗读,而学生被动学习,导致很多抵触学习的心理会被滋生,不注意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整个教学课堂的气氛也比较沉重,这对于学生学习地理是非常不利的。现阶段下,教师积极的融入情境教学,在课堂中创设不一样的学习情境,能够以此为噱头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从而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而且情境创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在有趣的场景中自发自觉自主的学习并且掌握知识与生活技能,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智能的开发与发展。除此之外,教师作为情境教学的主要操作对象,结合整体的教学框架,应用合理多样化的场景,巧妙的设计问题,将学生引入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从中去感受地理学习的魅力,情境教学还有的目的就是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4、实现初中地理教育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
4.1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学生总是会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充满兴趣,在地理教材中,教师积极地将书本知识和故事场景进行融合,创设出一些比较有趣生动的故事,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氛围下的教学课堂,一方面是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在这些有趣的场景中获得能力的提升以及知识的融会贯通。而且地理学科就是生活中的方位认知,时间的判断,以及天气来源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去展现最贴近地理的情境,才能帮助学生感受到地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体会其中的乐趣。所以生活场景再现的教学方式主要体现在,教师要运用生活的场景作为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到特定的生活场景,让他们主动去思考生活中的人们是如何利用地理来便捷日常的行为。地理需要很强的想像能力,如果教师引导不足就会增加他们的学习难度,严重的可能滋生抵触地理的心理。因此地理老师需要从他们的兴趣点入手,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去创设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基于实际的教学内容,将一些场景真实的还原再现,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与逻辑,发现地理的魅力,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
4.2创设直观性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地理学习求知欲
求知欲的提高是需要直观的情境创设,从而加强学生感性的认知。传统的机械性教学无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也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沿用陈旧的教学观念以及手段,是很难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地理学科相对数学物理,逻辑性没那么强,但是生活经验中很多需要地理知识,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太阳的方向去分析大致时间,或是地势地貌来判断天气状况等等。所以创设情境很重要,地理需要刨根问底,需要学生不断思考。所以直观性的场景主要表现在为了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能够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还原形象具体的场景,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更好的深化认识和运用知识。具体的方式可以通过一些可看可听的东西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概念进行直观化,合理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直观性情境的创设,比如一些模型道具,或是参观实验项目等等,形成更加清晰的表象,用动态的场景去加强帮助学生去加强理解。
4.3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实现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
问题教学情境主要表现在提出的问题要场景化,能够适应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创设程序化规律性的实践活动,并伴随及时的练习情境,两者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来检验真理,加强自身的理解认知,更好地帮助他们吸收知识。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去利用学习的工具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和观察,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逻辑能力,分析问题并解决疑问,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流程化的概念,通过活动去体验学习的乐趣,解决实际问题也能带给他们一定成功的喜悦。像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方式,能够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对于所要学习的知识或者都能够有深刻的印象。
5、结语
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将其中的一些较为零散的地理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并把地理中的一些气象条件、地势地貌等相关抽象的概念,进行一个更加有趣直观的场景还原,加深学生的理解,以此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晓荣.初中地理情景教学有效探讨[J].教育,2015(38):166-166
[2] 李莎.情景教学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作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