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何为“德育”,德育通俗点来说,就是通过教育的手段,让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品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德育,就是让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品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行的重要教育手段。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决定了学生德育的效果。所以本文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中等职业院校的德育时效性做了调查和研究。
关键词: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现状;对策
1、中职院校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现状
1.1重智轻德忽视德育目的
目前,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部分学校仍更注重智力的培养,对升学率的过度追捧,对德育的重视力度不足,也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引导。导致近几年,未成年人失德事件以及犯罪事件不断发生,概率的提高引起了教育界的反思,在培养中职学生能力的前提下,我们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道德情操。现阶段,应试教育仍为我国社会主流,普遍仍以成绩定高低,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也主要以成绩为主。而在这种环境下,也导致家长与学校更注重应试教育,从而忽视了道德教育。
“德才兼备”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理想的育人目标。相比之下,一个人的德行更为重要。然而在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中职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评价仍仅以分数考量,忽视品德对学生人生发展和人格塑造的重要性,这也导致对学生的评价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往往忽视德育。
1.2德育渗透方式呆板单调缺乏有效性
为了迎合德育目的,很多中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生硬灌输,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渗透的方式呆板单调,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院校教学方法、方式跟初中学生实际的思想和发展规律普遍存在偏差,削弱了德育的目的,反映在中职院校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你说我听”“千人一面”的教学方式。重集体教育,轻个别引导;重理论说教,轻耐心疏导;重生硬灌输,轻实际联系。致使中职院校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假、大、干、空”,这种“注入式”说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忽视了道德教育的个性规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不重视深层次的情感培养,偏离了中职院校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这种灌输式道德教育与学生很难产生共鸣。
1.3学校缺乏系统性的德育课程建设
部分学校开始重视德育,但却理解错位,单纯的把德育与思想品德课相统一,学校缺乏德育系统性的课程建设,导致学生对德育理解不够透彻,单纯的把德育课程看成是一门课程,而忽视了德育是一种德性德行的养成,以成绩来衡量学生个人的德育情况,将理论与实际素质相割裂,没有真正意义上将德育融入其他学科。导致部分学校缺乏系统的德育培养体系,而品德课程并不记入中考以及高考,许多学生重视不够。
2、中职院校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对策
2.1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
中职院校应该对学生实施激励策略培养学生的德育,需要因人而异,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激励办法。因为中职院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如果在实施激励策略时,对学生采取同样的办法,很容易导致南辕北辙的效果。如对于个性强,独立性强的学生,教师在实施激励策略的时候,要为学生设置较高的目标,鼓励也应该适当,否则很容易培养学生骄傲的情绪。而对于一些内向比较自卑的同学,则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并且在设定德育培育目标时,不能太高,要多步骤、分阶段的实施德育教育。这样才能让自卑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减少他们对德育学习的恐惧感。总之,中职院校德育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
2.2班主任以身作则 做好德育身教工作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榜样力量。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怀揣着尊敬的心理。中职院校对学生的影响更是十分重大,中职院校教师对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模范作用。正是因为如此,中职院校教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以较高的德育标准去严格的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给中职院校学生以影响。教师在具体的生活中,要坚持“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以严格的标准去要求自己。要想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中职院校教师应该从自我做起,培养自己对德育学习的兴趣,对德育标准和要求的实践。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激励才是有效的,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中职院校教师不以身作则,那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就成了无根之水,意义不大。
2.3及时有效的激励 适当的公平奖惩
要想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职院校教师应该把握好奖励的时机和奖励的原则。在学生心理最需要的时刻,对学生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从而使学生的心理体验效果最大化。例如在学生做了一件助人为乐的事情,中职院校教师应该在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肯定和积极的鼓励。及时有效的鼓励,能够将德育的标准和要求在学生心中进一步明确和深化,在学生心中形成重要的影响。其次,中职院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积极鼓励的时候,还应该坚持鼓励的公平性。不适当、不适度的奖惩,有时不仅不会对学生形成积极的有效的鼓励,还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和效果。如有的学生平日表现很好,在偶尔一次犯了错误,如没有很好的完成德育作业,或者在德育课堂上睡觉、开小差等等,中职院校教师不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而是要给予关心和适当的体型,从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2.4注重学生心灵德育激励 提升德育激励策略
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根本上是对学生的心灵形成重要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要想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首先要让德育鼓励对学生的心灵产生触动和影响。所以中职院校教师必须制定一定的激励策略,来影响学生对德育的认知。
3、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德育水平是未来衡量一个人才是否优秀的重要参考指标。中职院校正是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一个重要教育机构,做好中职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职院校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如何提高中职院校教师德育的激励效果,需要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进行。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公平奖惩、注重激励策略的运用等等。
参考文献
[1]胡棱灵. 中职院校德育中法制观念培养研究[J]. 法制博览,2017,(06):285.
[2] 杨梓姗. 中职院校学生德育教学工作思路研究[J]. 中华少年,2017,(03):34-35.
[3] 魏杨南,李哲. 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方法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6,(33):154,156.
[4] 王淑. 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桎梏及突破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6,(10):141.
作者简介
黄毓淼:女;出生年月:1990年8月;籍贯:潮州; 学历:本科 现在职称:初级教师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