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基于创新思维观念下的学前教育管理探析

基于创新思维观念下的学前教育管理探析

作 者:周 洁 (山东省济南历下区盛景家园幼儿园 250013)

摘   要:学前教育管理所面对的是幼儿,他们正处于人的成长初期和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适应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因此,学前教育管理必须进行思维上的创新转变。创新思维应用于学前教育管理中,要求幼儿教师保持高度的个性化教育方式,使每一个幼儿都受到应有的关注和教育,从小培育和引导幼儿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创新思维意识。
关键词:学前教育;创新思维;教育管理;使命;价值观

学前教育所面对的对象是幼儿,他们是一群处于成长期和发展期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思维意识和价值观等还未形成,因此学前教育管理者责任重大。创新思维能促进幼儿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在探究知识时能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那么在学前教育管理和学前教育教学中,如何发挥创新思维,做好相关工作呢?下面,就结合学前教育管理的使命、对幼儿本质的认识、教师观、教学过程观等方面,对这样问题进行探讨。
  1、学前教育管理创新中的使命观
  学前教育管理的创新,不仅仅只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力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它应该使得受教育者具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创新道德。创新教育要求教育者要在优化人生观和人伦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所以,将受教育者从小就培养高水平的理想和高层次的追求变成了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学前教育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到这样的使命观,只有这样,他们未来的创新实践活动才能拥有有正确的方向和足够的前进动力。
  2、学前教育管理创新中的幼儿本质观
  学前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幼儿,对幼儿本质的认识,能够深层次地影响到学前教育的行为和发展。因此,创新教育要确认好对幼儿本质的观念和认识。
  2.1幼儿的未特定化
  幼儿在成长初期,一切都没有定性,没有成型,幼儿所生存的环境也是未特定化的。所以,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创新既决定了幼儿的本质,也决定了社会的本质。创新发展的层次也决定着幼儿与社会的发展层次。我们所施行的创新教育改革就是要将创新的思维智慧作为核心的素质基础,把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作为教育的主体目标,这样的教育才能够符合个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2.2幼儿的开放性
  幼儿的开放性首先表现在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其次,幼儿向社会的开放性展现出幼儿与环境的关系,相比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是截然不同的。幼儿不仅可以认识和了解环境,并且还能够按照各自对于主体的需要,依靠自我的创造智慧能力来改造客观的世界;第三,幼儿的开放性也展现出幼儿和客体的多样化世界之间的关系,动物与客体只能够保持单一的生命联系,但是幼儿可以在实践活动中,依靠自我的创新性和中性的客体建立起各种各样功能联系。
  2.3幼儿的活动性
  活动是幼儿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创建属于自己的世界,因此,活动对于幼儿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创新教育要以还原幼儿最初的面貌作为发展目的。创新教育要大力地维护和弘扬教师和儿童双方都具有的主体性,在教师教授和儿童接受的过程中都要体现出创造性的存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幼儿园活动,将双方的主体力量充分地发挥,最终创造性地达到各自所需要的目标,实现各自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3、学前教育管理创新中的教师观
  任何有关教育中的变革和发展都要以教师的思维转变作为主体。教育实践的发展往往都可以由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所实现。学前教育管理创新应该树立和加强正确的教师观,对教师的教育观进行适应时代的创新。
  3.1责任观
  学前教育教师的责任要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之上,重视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兴趣的发展,提高受教育者创造的兴趣和创造的能力。提高每一个受教育者的生存、生活、学习以及创新等多方面的实践能力,为发展成为身心健康的“四有”新人做出贡献。
  3.2角色观
  在目前学前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扮演着教学的组织者、知识的传播者以及课堂的维护者,而且还充当着知识的研究者、学习者和创新者,还要在自我发展的同时兼顾心理交往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全面发展。
  3.3职业观
  在当下,幼儿教师这种职业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还要要求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全身心地投入,必须要和教育对象的灵魂思维相接处,才能使他们感悟到生命的真谛,规范自我意志和行为,体现作为人的创造性本质。然而,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伴随精神成长的过程,通过教育来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智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4自我教育观
  创新教育的进行需要依靠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和创造创新。首先,创新教育呼唤受教育者的生命意志能力和创新的智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能当表现出自己作为教育过程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创新教育也需要高度的专业化和很强的技术能力,所以,每个教师都应当不断进行自我的再教育,以便提高自己的创新智慧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智慧思维的能力,不断通过身的教育提高自我的精神认知水平和专业能力。
  4、学前教育管理创新中的教学过程观
创新的具体实现,最终需要依靠教师的教学过程。从哲学方面来看,创新教育就是在维护生命的本质,它鼓励着受教育者对生命本质的追求,也同时保护着生命主体的完整性。在这种创新的理念下,学前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把教学过程从“特殊认识过程”转变为“交往活动过程”转变。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注重教学的个性化,注重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观念和意识,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5、结束语
总之,做好学前教育的管理和教学,不仅要在技术层面进行创新的教育改革实践,更要在思想上、在理念上要进行创新的转变,将创新的理念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好幼儿的创新思维,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叶平枝,马倩茹.2-6岁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特点及规律[J].学前教育研究,2012(08).
[2]刘冠华,车晓明.思维与动机:创造力具有可教育性的心理学阐释[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01).
[3]郭卉.浅析我国学前教育管理的创新[J].赤子,2016(16).
[4]刘寰宇,王旭.新时期学前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J].科教导刊,2017 (10).
作者简介
周洁(1983.03—  ),女,山东五莲人。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大学本科学历,教育学学士。目前在济南历下区盛景家园幼儿园工作。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