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导学案的运用

浅谈导学案的运用

作 者:何秀萍 (广东省英德市望埠镇中心小学 513000)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发展学生为本,以改善学习方式为特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使学生积极、主动、科学地、有效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新课改的指引下,导学案已经成了常规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校使用导学案教学已经有好几年了,现在简单谈谈我使用导学案的一些粗浅的感受。
一、“导学案”实施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前预习无法落实
“导学案”的学习流程分为四个内容:独立尝试、交流探究、巩固提升、回顾反思。独立尝试即课前预习,有的学生拿到导学案往往不是按要求去认真看书、读书,而是在没有理解题目的要求下急于做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理解题意非常着急,没有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就给孩子讲解或答案;有些家长还要求孩子完成整节课的导学案,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了兴趣;有些家长甚至急急忙忙打电话跟老师反映:孩子对导学案无从下手……
2.课堂失去应有的魅力
“导学案”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与此同时,这样的课堂也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课堂,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独立思考的机会。
3.“导学案”的实施对优秀学生的学习来说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对于学困生来说却是雪上加霜,有时老师的讲解都难以理解,现在要他们自学,更是摸不着头脑了。
4.小组交流学习难以起到真正实效。在教学中采取小组教学时,一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同学在小组中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鼓励,造成时间越久,他们的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越得不到锻炼。如何可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十分头疼,还有待探索和研究。
5.有部分后进生缺少自主学习的习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极分化。
二、解决方案与措施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要想使用好导学案,必须要有过硬的“教学导演”基本功。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运用导学案,又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这样一来,教师的课堂言语必须减少,做到精讲重点,突破难点,更要避免“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下几点是我的做法:
1.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⑴在上课前一天,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提醒学生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⑵强化学法指导,通过文本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使学生知道采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做到省时省力效果又好。遇到学习过程中不懂的知识点、而又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我在使用“导学案”教学时对自己也有如下要求
⑴对“导学案”教学流程做适当的调整。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习后差异更大,因此,课堂教学时“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习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的形式进行指导,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我花的时间相对比较多。
⑵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活动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⑶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争取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根据教材精选学习材料,精选导学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工夫。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