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肩负着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自觉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
同时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对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的冲击也越来越大,因此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作用发挥不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动作用也有待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存在和发展形式过于单一
高校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目前,传统文化的传播及存在形式主要包括部分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国学、传统书画、技艺等为主要学习交流内容的学生社团等,存在形式单一,受众人数少,影响和波及面小。此外,在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能保证完全还原和反映其中所包含的精神,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具有局限性。
2. 当代青年大学生受外界环境影响冲击,欠缺传统文化精神
21世纪,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模式给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改变着大家的思维方式,学生中出现了不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潮。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重义轻利、注重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等精髓内容得不到有效的传播和推广,大学生群体缺少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和重视。
3.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反哺作用发挥不足
目前,普通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途径创新型不足,收到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只是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及党团组织的功能还远远不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还未完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
三、坚持的原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的传统瑰宝,要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好文化育人工程,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党的建设贯穿始终,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牢牢掌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
第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第三,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第四,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第五,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
四、创新途径研究
以上述原则为依据,本着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原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 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引导学生在参与中受教育、长才干
天津理工大学目前设有以汉字听写大会、“五四”青春诗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诗词大会、好书好电影推荐赏析大会等品牌活动为依托的“汉语节”系列活动,一直致力于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途径。
2.抓好课堂主阵地,提升文化育人水平
高校要立足课堂教学这一开展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结合学校特色和专业优势以及师资力量,探索以传统文化类专业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为基础的育人模式。
各高校目前在各个相关学院都开设有文学、语言类课程,还开设有书法、篆刻、传统礼仪等公共选修课,此外,在国际教育的过程中,还在留学生群体中开设了太极、剪纸、中国结等传统文化类课程。这些都是我们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3.强化师德培训,发挥师德引领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对专业课教师的引导与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参观、学习、培训,强化高校教师的文化育人职责,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去,建设好师德师风的教育、宣传、激励、监督和奖惩机制,真正发挥高校教师“学为人师,行为规范”的正向引导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通过自身的言行传达给学生。
4.以学生组织和实践活动为依托,丰富教育形式
高校要以校院两级学生会、社团、志愿服务团队为主体,以校外志愿活动和实践基地为依托,探索引导学生在校内外实践活动中弘扬传统文化,学知识、长才干的途径。
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作用,用好校外实践基地,做好学生志愿服务团体的引导,一方面引领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自觉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所蕴含的奉献、互助、协作等精神内核。
5.用好新媒体,服务新青年
以“两微一端”的新媒体平台为阵地,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做好院校各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统计和监管,激励大家创新形式。通过开展公众号评选、征文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活起来,也让其教育作用更加深入人心。
6.建设跨文化交际平台,推动中外学生互助成长
针对有外国留学生的学校,可以面向学校留学生团体,以校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为依托,加强中外学生跨文化交流,在文化碰撞和交流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契机。
为中外学生搭建互助成长平台,在语言、文化的交流上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充分发挥中国青年大学生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促进青年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主动认知。
7.用好重要节日庆典等时间契机
中华传统节日饱含了众多民族习惯和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时间节点,利用好传统节日、庆典等契机,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比如重阳节的敬老爱老活动、端午节的纪念屈原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清明节的缅怀先烈活动等等,都是我们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会。
8.各部门联动,实现全方位育人
坚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原则,探索学院与学校各级部门联动、师生联动的可行性,共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熏陶。
各二级学院可通过加强与学校宣传、保卫等部门的联系,共同打造一批校内文化地标,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同时,利用重要传统节日庆典,在校内张贴海报、标语、悬挂横幅,营造校园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