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利用离子的性质解决中考酸碱盐中的一些问题

利用离子的性质解决中考酸碱盐中的一些问题

作 者:赵晓霞 (甘肃省金昌市三中 737100)

摘   要:初中化学中,酸碱盐部分的学习是学生的一大难点,在中考中酸碱盐部分的考点也是学生失分比较多的地方。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笔者把酸碱盐部分的知识点用离子的性质作为主线串起来,运用离子的性质来解决中考中的系列问题。
关键词:离子的性质;酸碱盐

一、主线
1. 常见离子的物理性质(在溶液中的颜色)(仅限初中化学)
几种有特殊颜色的常用离子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
2.离子的化学性质(仅限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要记住19种离子的化学性质。
阴离子:
与NO3-反应的离子:无
与Cl-反应的离子:Ag+
与SO42-反应的离子:Ba2+  Ag+
CO32-反应的离子:H+ Ag+ Ca2+ Mg2+ Ba2+ Zn2+ Cu2+ Fe2+ Mn2+
OH-反应的离子:H+ NH4+ Mg2+ Zn2+ Cu2+ Fe2+ Mn2+ Fe3+ Al3+
阳离子:
与K+ Na+反应的离子:无
与H+反应的离子:OH- O2- CO32- HCO3-
与Ag+反应的离子:Cl- CO32-
与NH4+反应的离子:OH-
与Ca2+反应的离子:CO32-
与Ba2+反应的离子:CO32- SO42-
与Mg2+ An2+ Cu2+ Fe2+ Mn2+反应的离子:OH- CO32-
与Fe3+ Al3+反应的离子:OH-
二、中考运用
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发生的完成化学方程式,不能发生的说明理由。
 (1)H2SO4+NaOH        (2)HCl+Na2CO3       (3) NaCl+KNO3       
 (4) CaCl2+K2CO3        (5)HCl+AgNO3        (6) Na2SO4+BaCl2
分析:运用离子的化学性质找出每组物质中是否有能反应的离子,若有能相互反应的离子,则能发生反应,若没有,则不能反应。
(1)组中,H++OH-=H2O,(2)组中,2H++CO32-=H2O+CO2 ↑ (3)组中,Ca2-+CO32-=CaCO3 ↓  (4)组中,Cl-+Ag+=AgCl ↓  (5)组中, SO42-+Ba2+=BaSO4 ↓   所以以上各组都能反应,(3)组中,↓没有能相互反应的离子↑,所以不反应。
以此方法,还可进行以下运用
1.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1)在水中能够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 Ba2+      SO42-      K+         B. NH4+     Na+           OH-
C. Na+       Cl-     NO3-       D. Cu2+      Cl-           OH-
(2)下列离子组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NO3-    Fe3+    Na+     Cl-       B. K+     SO42-     Na+     NO3-
C. Cl-    K+     SO42-     Ba2+     D. K+     Cl-      CO32-    Na+
分析:第(2)题还要考虑无色溶液, A选项中的各离子虽然不反应,应该能共存,但Fe3+在溶液中是黄色,所以不能选,D组中,由于原溶液的PH=1,原溶液中就有H+,与CO32-反应,所以只能选B。
2.溶液的鉴别
(1)能一次将Ca(OH)2、NaCl 和稀H2SO4三种溶液鉴别开来的试剂是(  )
A.酚酞溶液       B. BaCl2溶液      C. Na2CO3溶液      D.KNO3溶液
(2)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Ba(OH)2   ②Na2SO4   ③HNO3
④FeCl3,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
A.④ ③ ② ①     B.④ ① ② ③    C.① ③ ④ ②    D.① ④ ② ③
3.除杂质
除去下列溶液中的杂质(括号中是杂质)
(1)NaCl(Na2CO3)   (2)NaNO3(Na2SO4)   (3)NaCl(NaOH)   (4)NaNO3(NaCl)   (5)KOH(K2CO3)    (6)KCl(NH4Cl)     (7)NaOH(CuSO4)           
分析:先找出杂质离子,利用杂质离子的化学性质,把杂质离子转化成气体或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出去的思路选择出除杂试剂,当然,还必须要考虑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推断题 
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CaCO3、Na2CO3、Na2SO4、Cu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1)取试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此固体中一取定没有(      )、(       )。
(2)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有(         )、(    )。
(3)取步骤(2)实验后的上层清液,加入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此该同学得出此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Cl,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
(4)对于是否含有NaCl,你认为应对步骤(2)做如何改进?(若步骤(3)填“是”,此问不作答。
分析:首先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和离子的颜色,判断出一定没有的物质是CaCO3和CuSO4,第二步根据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可以判断原物质中一定有Na2CO3和Na2SO4;第三步中加入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不能得出该固体粉末中一定有NaCl,因为第二部中加入的BaCl2溶液是过量的,BaCl2中的Cl-和Ag+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第四问中,步骤(2)的改进是把加入的过量的BaCl2溶液改为Ba(NO3)2溶液,NO3-与其它离子不反应,不会对后面的判断产生干扰。
参考文献
[1]付春香.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刍议[J].新余学院学报,2012,(03).
[2]邓云玉.初中化学酸碱盐高效课堂整合教学初探[J].科教文汇,2016,(11).
作者简介
姓名:赵晓霞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0年4月20日 籍贯:甘肃 学历:大学本科 研究方向:中学化学教学 职称:中学高级   工作单位:甘肃省金昌市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