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教会学生小组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教会学生小组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作 者:包琳琳 (辽宁省大连庄河市实验小学 116400)

摘   要:心理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让学生学会小组交流学习,就是培养其分析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所谓的小组交流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生生、师生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因此,我们先对学生进行训练,教会学生小组交流,从而有效提高教学。
关键词:小组交流;提高;有效性

引言
美国密西根州州立大学教授杰瑞.布劳菲说过:学生们的互相结对或结成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有利于提高理解能力,发展行为机能,这种形式的学习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在小组交流中具有加大思维含量的机制;具有反馈矫正机制;具有补偿作用;具有碰撞出“新思维火花”的机制。
一、小组组建有方法
学生的交流应以小组交流为主,这样才能保证多数学生有“说”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看见学生眼睛盯着黑板,看似在听,但提问起来就出现听而不闻的现象。这说明,看和思,听和思不一定是同步的,但说和思一定是同步的,要说什么就得思什么。让学生与组内同学交流,督促学生去说,去思考,因此就必须以建立小组为基础。首先建立小组,以四人一组为宜,或六人、八人,偶数便于两人间互查。其次要选定组员,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设定小组。小组组建后,如果没有细致的指导学生在组内如何进行交流,怎么讨论,怎么能充分发掘组内同学的思维含量,久而久之,小组交流只是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必须教给学生小组交流的方法,就是把小组学习分为两个层次,一先是学生自学,二是2~3分钟后由组长组织,无论组员是否学完都要召集他们进行交流,少有少说,多有多说,先由组内后进生说,其他人依次补充。这样就迫使学生积极思考,在有效的时间内形成思维,并且用语言表达出来。即便有的学生不愿意张嘴说,也迫于组内监督,必须说几句。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一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的模型,那么接下来乘法交换律的建模过程就是由学生仿照加法交换律的学习方法,通过组内交流得以发现,这样就通过组内生生互动,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乘法交换律的学习。相比开始就在全班范围内交流效率提高了35%以上。
二、教师巡视促点拨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有指导和训练。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深入学生中,了解他们的想法,抓住他们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出彩。教师对学生交流情况的了解包括:说什么,怎么说,听得怎么样,哪些问题懂了,哪些问题没懂。这些教师心中都要有数,才能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努力去思考问题。如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一课中,小组交流时,学生能写出等式,也能发现规律,并用字母表示。但是对于写出分数和小数的形式,由于学生没学过分数和小数乘法的计算,因此他无法验证是否正确,教师了解了学生这一难处后,即可适时点拨。《长城》一文中,小组交流为什么说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伟大奇迹?教师在巡视时就应该了解哪一组同学研究的是课文的哪一部分,他们抓住的是哪一个特点来研究,语言不完整的教师可以在巡视时进行点拨。因此教师在小组交流时的巡视及点拨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三、小组汇报必补充
小组汇报是学生二次交流的过程,需要在全班进行交流。当然还是以组为单位,到讲台上来汇报。其他同学必须注意倾听和补充。汇报由组长主持,由组内后进生先汇报,然后其他成员像在组内交流一样补充,经过组内活动交流后,学生的语言表达会更流畅,最后由组长总结本组的共识,说出1、2、3……条。这样组内汇报结束了,但组内的交流无法满足全班同学思维含量,并且在汇报时也会出错,这样就有了反馈矫正的机会留给知识更充分的组来帮助他们纠正、补充。如试教时,数学课堂出现小组交流后应汇报乘法交换律的字母式子,而学生写成了加法交换律,而不自知,组内同学也没听出来,其他组的同学马上举手纠正,这就出现了组与组间的立体互动,使小组交流更有效。同时这种立体式交流还会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这种火花就是学生大胆交流,发表自己不同见解的产物。
四、师生评价显成效
任何学习没有评价,无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评价包括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生生评价教师要先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一是矫正性评价,要想纠正前面同学的错误,首先要给出评价,他为什么错了;二是补充性评价,如果有的学生说的不完整,学生在补充之初要说明哪里不完整,怎么补充;三是质疑性评价,如果汇报小组的内容其他小组的成员没有听明白,要及时质疑,让这组同学或班级其他同学帮助解答。四是情感性评价,对于不会评价的学生,先从对同学学习积极性进行评价,主要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他们愿意尝试表达,这样的小组内、组与组间的立体互动就形成了立体式课堂。如《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中,学生在组内交流能想到通过加法的知识迁移写出分数乘法和小数乘法交换律,但是学生无法验证,这个验证学生没学过,此时如果有学生帮助补充更好,我们要大力表扬他爱学习的好品质,如果没有学生补充,教师就要在此时给予肯定,并点拨延伸新知的欲望,让学生对以后所学知识有所期待。教师小结时也要对学生的小组交流状况从这四方面进行评价。
小组交流使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听别人说,变成我要说。在教师教学生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了说的机会。只有激发学生说的欲望,给他们提供机会,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使原有的教学效率由42%提高到81%,这也是我们尝到甜头决定继续研究的理由。现在我们是在初步尝试运用阶段,有效性的研究还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