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兴趣的培养——以掌握椭圆知识为例

浅谈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兴趣的培养——以掌握椭圆知识为例

作 者:吕家强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第二中学 235100)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法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让他们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高中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进行验证,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兴趣

引言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高中的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学习时会感觉困难,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数学的知识放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联系实际,在生活情景中认识数学、探究数学和应用数学,做到数学问题的生活化。
一、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探究性情境
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自主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高中的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结合起来,给学生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指引学生正确探究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无依无靠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感。如在进行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有关定义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椭圆定义时,教师可以取一条定长细绳,然后根据细绳两端点的位置,让三个小组各选派一个代表,然后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笔尖(动点)画出轨迹是什么曲线。学生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轨迹有圆、椭圆、线段。在学生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动点要满足什么样的几何条件,再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师再借助几何画板演示,满足学生的直观感知,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有关的概念,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让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快,使学生爱学乐学。
二、创设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高中的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是课堂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加强数学素养为目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多种探究环境和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高中的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情境或者数学基础知识入手,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有计划的渗入到学生的基础知识中,引导学生在相关的数学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如在进行椭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神舟十号飞船的相关图片给学生展示其自身的运行轨迹,让学生感悟椭圆的真实状况。数学知识的导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个良好的开端能够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因此高中的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要努力给学生呈现数学知识的背景,并使知识背景变得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认真研究多收集一些与学生身边的和数学知识相关的素材,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高中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需要探究的问题分为几个小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如在学习椭圆的概念时,教师再进行提问,设两图钉所在位置的距离为F1F2 ,细线的长度为2a,则当2a<F1F2 时,轨迹是什么样的,当2a=F1F2 时的轨迹如何,当2a>F1F2 时,轨迹如何,椭圆上的点有什么特点,请你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当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对于问题探究的思维方向难以把握,因此对于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能建立,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启发学生,引导他们复习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并让学生进行联想推理、归纳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四、引导学生感悟应用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给学生设计出难易适中的典型例题,引导他们主动运用探究得出的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选择例题,并根据学生回答时存在的问题进行示范性的讲解,以此达到对学生的创新要求。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椭圆焦点在x轴 椭圆上的点到焦点最远距离3 最短距离(1)求椭圆方程 (2)若l:y=kx+m 与椭圆交于A.B点 以AB为直径的圆过椭圆右顶点 求证l过定点.
解:(1)最远距离和最短距离就是与x轴的两交点到此焦点的距离,
3+1=2a,则a=2,c=1,b=√3
方程为: x^2/4 + y^2/3 =1
(2)右顶点为(2,0),代入得m=-2k
所以y=kx-2k
k(x-2)-y=0
定点为(2,0)
通过讨论探究让学生解决相关的椭圆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椭圆的相关知识。在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可能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解决的方法和步骤,进一步理解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
结语
高中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启发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多方面入手,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并对他们进行适时的引导,让学生在探究中进行学习,让他们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并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掌握巩固所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刘靖.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的应用略论[J].华夏教师,2015,(6):33-33.
[2]郭震阳.高中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研究[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6):13-13.
[3]王平.如何进行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12):78.
[4]柯峰坤.激发能动性,培养主动性——如何开展高中数学研究性教学[J].考试周刊,2015,(76):50-50.
[5]曹黎星.高中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研究——以高中函数教学为例[D].苏州大学,2015.